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结对”更要“结果”

王赓沈雪娇

时下,有很多地区相继开展了城乡党建共建、市(县)机关与农村基层“多对一”、“一对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结对双方在共建努力中实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双促进、双提升。但是,也有一些单位结对帮扶未见实效,让基层干群大失所望。笔者以为,“结对”更要结成“结果”。

党组织开展“以强带弱、以好带差、以先进带落后”的农村和机关联创、党员群众联帮等结对帮扶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机关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新创造活力,切实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在根本上帮助被帮扶对象解决“造血功能”障碍。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单位却背离了“结对”的初衷,没有正确理解结对子帮扶的目的和意义,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帮扶;有的单位未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能真正的深入到群众中去,对基层的困难视而不见,面对基层的诉求能推则推,不能推则拖;有的单位对帮扶活动的内涵片面理解,认为帮扶仅仅就是经济上的帮扶,自己经济上已经难以为继,就理所当然忽略了帮扶任务,向组织上“诉苦”;还有的仅仅是在逢年过节时走走过场,做做秀,拿出个几千几百元,走访几家困难户,认为面子上过得去就行,却不知道这些钱对于真正困难的群众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单位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结对帮扶活动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相关部门对结对工作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考核考评机制,导致责任落实不到位,结对工作流于形式,一定程度影响了机关作风形象和基层干群关系。

“结对子”是帮贫解困的一种好形式,但好形式不能成为走形式,要真正发挥这种形式的作用,更要在“结果”解决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实际困难下功夫,确保取得帮扶实效。一是重“结果”。把结对工作纳入机关和基层党建目标考核体系,使结对帮扶工作内容在党建工作考核中占有一定分值,让领导思想上高度重视,真正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的组织实施。二是想“结果”。结对子单位和领导要在,把结对工作安排到日常工作日程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成立结对帮扶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牵头亲自抓,让中层干部具体抓,为结对工作“结果”播下“种子”。三是助“结果”。结对单位要深入基层调研,按照“需要什么帮什么”的原则,结合基层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结对帮扶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症”下“药”,为基层“量体裁衣”,把结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查“结果”。结对单位要从管理考核上寻求制约措施,部门内部分工,将结对工作融入部门考核内容,在帮扶之前实行帮扶干部公开承诺,并加大考核力度,依靠结对单位干群来监督考核,以群众满意度来评价结对子果实成效如何,建立结对帮扶活动的长效管理和考核机制,把此项工作的好差作为评先评优依据,以保证结对子单位真帮实扶,避免走过场,真正使结对子变成结果子。

江苏淮安市清浦区委组织部

第二篇:教育没有结果比结果更重要教育,没结果比结果更重要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体谅是很难得的,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

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

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


(未完,全文共6860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