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策展制度初探[合集5篇]
第一篇:博物馆策展制度初探博物馆策展制度初探
博物馆现行体制中在文物保管与利用、展览与推广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影响了博物馆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展览办得如何,不仅对于博物馆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地区的文化局面带来深远影响。面对免费开放新形势,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相关经验,长沙市博物馆在2010年“虎年话虎”展中进行了“策展人”制度的初步探索。该展览举办得很成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年期间参观人次达到4万,是博物馆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在英汉词典中以前通常被翻译成“博物馆馆长”“掌管者”或“监护人”等,现译为“展览策划人”(或“策划展览的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策展人。
策展人的产生与西方博物馆、美术馆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作为职业最早也主要是指16世纪以来随着私人博物馆的兴起而出现的在馆内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职人员。在某些情况下,curator可能就是馆长(director),亦需负责博物馆的行政管理、资金筹集和社会关系等。后来,随着艺术品在馆藏中数量增多和重要性上升,出现了专门负责馆藏艺术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人员。17世纪以后,私人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经常按时代或主题组织一些专题艺术展览或陈列,这样就出现了早期的“策展人”。18世纪以后,在欧美等地出现了众多的国家博物馆,特别是专业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如英国大英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在这些规模宏大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又进一步按照地区或时代细分,出现了专门负责某个地区或时代艺术藏品的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业人员,他们也负责相关领域的临时性展览,但一般不负责整个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经营管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机构常设策展人。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参照西方的策展人制度,建立了学艺员制度。这些策展人或学艺员的专业背景通常是艺术史和博物馆学,其工作也主要侧重于历史。近20年左右,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策划组织各种具有探索性的当代艺术展。
中国当今的博物馆构架基本沿袭行政和业务两大区划,保管、陈列、开放分别有专人专职。根据策展理念,长沙市博物馆试图将这一体制引入现代展览中来,从展览构思、文物甄选、策划大纲撰写、修改完善直到布展、施工、开放,包括观众的接待、互动,社会教育,甚至包括人员的调配、财务预算方方面面和展览有关的事宜构成一个体系。由一人或几人担当策展人,负责协调一切工作,并确保效应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策展人具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他(们)是协调博物馆展示和大众艺术审美之间关系的桥梁,他(们)所扮演的是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展览机构来甄选艺术藏品,以维护博物馆体制的水准和权威;另一方面又代表社会公众向展览机构提出他们的欣赏需求,成为公众愿望的“代言人”。
2009年底,长沙市博物馆向全馆上下发出2010开年展的号召,经过各方论证,馆长的“虎年话虎”选题得到了认可,一场由策展人主办的原创性展览拉开了帷幕。
主题确定后,策展人就要做出全局构思。如何将馆藏古代文物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将生物之虎与人文之虎向广大观众普及,展览档期又在春节,如何营造一种祥瑞、喜庆、欢乐、和谐的传统佳节气氛,都是策展人要考虑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16169字,当前显示14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