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量才与申报流通图书馆
史先生曾说。“文化斯彰,民教以成,民德以立„„凡申报六十余年来论政事,搜史料兢兢业业,排日无间与之者,亦正尽其发扬民智之能事而已。然报为史家之别裁,编年之一体,能同期经而不能穷其纬,必也使人民得熏沐文化以尽其长,由之日笃,治道由之日宏也;[4]则于申报六十周年,别谋所以辅导之者,于是复有流通图书馆之确立。创办本馆是与申报互为经纬,殊途同源,合力文化。”史先生是穷苦出身,深知道穷人没钱读书的困苦,他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尤其注重文化教育,在开始筹备申报流通图书馆时,曾有人提议用“量才”二字做图书馆的名称,但史先生觉得不妥、深不以为然,于是反复向大家阐明了本馆的缘起。史先生认为第一是教育,第二是政治,第三是办报。可见史先生对于教育的重视。于是便有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经过紧张而短暂的筹备,该馆于1932年12月1日在上海繁华的商业中枢―南京路慈淑大楼大陆商场三楼(今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楼上)正式对外开放,并聘请李公朴为馆长。虽然上海学校林立,但因环境的限制,很多成年人或青年人并没有求学的机会。全上海工商界的店员工友学徒工,其数量之巨大,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些失学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雨水的滋润。对于他们来说这无异于沙漠中的绿洲。无论是就他们将来的生活而言,或是工商界业务的利益而言,更远一点,就整个社会的福利而打算,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使他们能得到一点读书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常识,以增进他们的生活技能,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另外,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繁华市场,一切不正当的娱乐和消遣,都可以使一个有用的青年走向堕落的深渊。在上海影戏院、酒店比比皆是,游戏场更是触目可得,每一个人都是需要活动的,没有一个正当的活动场所,就有可能做不正当的活动,小之浪费时间与精力,大之影响社会国家,而为害群之马。就这点而言,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他们读书的机会,引导他们对读书的兴趣,为大众为社会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开馆之初,馆藏图书为469333册,开馆一个月仅接待读者365人,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开馆仅一个月后,图书馆就致信读者,希望每一个读者,能介绍五个人以上加入阅读。介绍的方法,可将本人的在沪亲友的详细住址,依照图书馆致信后列的表格填明寄来,本馆收到后即将书目、章程、申请书等寄去。这一简单的方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选购图书是图书馆办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若选购不慎,小之糜费款项,大则贻误读者,所以该馆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他们采取了慎之又慎的工作态度,为此,他们组织了图书选购委员会,以读者的需要,为图书选购的标准,该馆印有一种[读者介绍图书卡]供读者随时来馆索取,将自己喜欢或需要的图书填进去。除读者介绍图书外,该馆从以下几种刊物里面选购图书。一是专家编辑介绍的书目;二是书店目录;三是各图书馆的目录;四是刊物上的新书介绍;五是报纸杂志广告。该馆在选择图书之前,首先根据读者的需要,注意数量的分配。哲学类占百分之十,文学类占百分之三十,自然科学类占百分之十四。馆长李公仆先生曾对图书采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大众化、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意义、三是负起推动中国文化复兴的责任。[5]围绕着这三点,该馆积极开展行动,他们把不适合读者阅读的靡靡之书挑拣出来。
(未完,全文共23146字,当前显示13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