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如何搞好村庄合并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出台,对村级基层组织的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村规模偏小,数量过多,发展空间受限,产生了有效的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区域的优势得不到相互融合,经济的集聚得不到共同发展等现象,小村弱村普遍存在着项目难引、资金难筹、事业难搞、干部难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

为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对村庄进行适当合并,才能进一步整合资源,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

一、村庄合并的模式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村庄合并工作中,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优势互补的基本思路,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减少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村企合一型

以农业龙头企业集团为依托,实施“强弱联带”战略,对周围的村庄进行兼并,安排本村劳动力进入企业工作,增加农民的收入。如胶东的南山村,依托大型村办企业在本村改造的基础上,又兼并改造周围村庄。

(二)行政村合并为社区型

对城市郊区的行政村,打破村庄界限,引入社区理念,将行政村划分社区进行管理,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三)强村兼并弱村型,小村并入大村通过对被兼并村实行统一开发资源、统一安排劳力、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社会福利,带动了弱村快速走上富裕道路

(四)相邻村庄合并型

对规模小、人口少的两个或多个相邻村庄进行合并,减少了村组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从上述四种村庄合并模式来看,共同的特点是突出了村民自治和市场化的机制,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村庄合并后,相关政策要及时跟上,出台村级组织管理新规定,确保其健康发展。

二、村庄合并的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整的幅度与数量,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下硬指标,不搞一刀切。

二是合理布局的原则。既要有利于乡镇对村的有效管理,又要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合理调整村级的规模、布局。同时要有利于地域性资源优化配置,统一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规模适度的原则。合并村不能一味求大,要坚持因地理条件而确定适当的人口规模。

四是整村并入的原则。尽管要考虑地域等因素,但不能把一个村分割开来,分别并入几个不同的村。

五是沿袭历史的原则。要考虑到风土人情、历史沿袭等因素。可以把人民公社时期同在一个支部的几个村合并为一个村。

六是民主决策原则。村庄合并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合并过程中,在突出政府推动的同时,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群众路线,注重群众意见,将村庄合并的所有事项交由村民讨论决策,形成决议后再具体组织实施。

七是维护稳定的原则。村庄合并涉及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利益,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八是先行试点原则。为确保村庄合并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先行搞好试点工作,探索经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三、村庄合并工作的方法步骤

(一)制定整体方案

以县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县(市、区)村庄合并的工作方案。包括并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调整的人口、面积的一般标准,并召开会议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二)组建工作班子

层层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每个乡镇派驻一个工作队,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工作队员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的责任体系。

(三)民主确定预案

由乡镇政府在调查论证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并村对象、数量、方式,以及依据和理由,组织召开调整村的超过半数18周岁以上村民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四)及时上报审批


(未完,全文共10229字,当前显示14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