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博物馆保护“非遗”的途径及意义

我国从远古到现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南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项,省级11项,市级3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7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童子戏、如皋木偶等多次赴境外展演,促进了南通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南通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显得愈加重要,其传承与保护也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本文拟从博物馆的职能分析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方式与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苏省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市建立了专题博物馆、民俗馆、传习所共67个。南通近年以兴建环濠河博物馆群为契机,沈寿艺术馆、南通风筝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博物馆等一批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场馆纷纷落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起的作用逐步凸显。

(一)收藏非遗的物质载体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工作的基础。通过实物收藏的方式,无疑是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主要手段。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都可能因其自身的艺术性被博物馆收藏而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博物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载体的范围是多样化的,除了收集一些道具、制品作为藏品以外,还可以收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音记录载体(如录音、录像等)作为资料馆藏。在博物馆与传承人的密切配合下,物化保护与无形保护共同开展,文化遗产必然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例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板鹞风筝制作工艺中,包含雕刻、绘绣、书法、扎搓等工艺,也包含了一定的空气动力学,精妙的音响学和气象学。它不仅是人们欣赏、收藏的艺术品,也是情调高雅,文体相融的运动器具。南通的风筝博物馆收藏了古今中外100余件风筝精品,并以南通特色——哨口板鹞为主,展示了本地区参加多次国际大赛的参赛风筝、奖状、证书、以及风筝艺人制作技术创新、风筝爱好者的理论研究专著。同时辟有一小厅给参观者在兴趣激起时动手参与制作1风筝,充分凸现了风筝文化的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大众性,使参观者感受到中国风筝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研究非遗的手工技艺

博物馆有着专业的人才队伍、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先进文物修复等技术条件,因此可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有效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并运用一切现代的科技手段,譬如录音、摄影、摄像、著书立说等一切手段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在一定的载体上。通过潜心研究,将优秀的文化遗产整理出来,并且加以传播,使更多的人们关心无形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们带来的启迪和愉悦。

作为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和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近年来逐步将关注的目光从馆藏文物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馆藏刺绣文物,组织专业人员,联合原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业人员,承担起仿真绣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多次实地走访健在的老艺人以及刺绣加工厂,了解仿真绣的刺绣针法和绣线,并为其摄影、摄像。现今,仿真绣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南通博物苑也被命名为仿真绣传承保护基地。

(三)展示非遗的研究成果


(未完,全文共10559字,当前显示13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