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11位清华校长从哪儿来

最新消息,中央决定,邱勇院士任清华大学校长。

这是1949年以来清华的第11任校长。他们是谁。

从1949年初北平解放到今天,66年中,清华共迎来了11位校长(冯友兰、叶企孙、刘仙洲主持清华工作时不称“校长”,文革期间空缺)。

任职年龄

其中,蒋南翔和陈吉宁两位校长可以称得上是“最年轻校长”,分别在39岁和48岁主持清华工作,正是意气风发。而刘达先生则以67岁高龄出任清华校长,更可谓老当益壮。

任职时长

已经卸任的10位校长中,任期最长的当属蒋南翔校长,有近14年之久。其次便是王大中、顾秉林两位校长,任期均接近9年。在这66年中,三位校长的任期总共为32年,占到了一半左右,是“最稳定校长”。

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吉林、河北两省各有两位校长,拔得头筹。新校长的上任则填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

学术背景

从学术背景看,11位校长中,有7位拥有博士学位。

7位毕业于清华,是土生土长的清华人。

还有7位是两院院士(83年前称学部委员),真是大牛云集。

从学科区分来看,主要为理科背景的有3人,主要为文科背景的有3人,工科背景的有5人。

选拔来源

11位校长中,从校内选拔产生的有9位,其中6位在任校长前均担任副校长职务(3位常务副校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4位做过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

自1983年以来的30多年中,清华校长全部为校内选拔。其中,1988年以来的校长全部为清华毕业的、帅帅的理工科学霸男神。

说到男神……

第二篇:百年清华几位清华校长的治学观百年清华几位清华校长的治学观

百年清华,发展迅速,成就斐然,这些与其历任校长的辛勤耕耘功不可没,密不可分。这其中周诒春、梅贻琦和蒋南翔3位贡献尤为卓著,具有代表性。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所开创和秉承的治学理念,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奋发前进。周诒春改革机制重教人格

1913年冬,周诒春升任清华校长,在他引领下,清华历史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

因为无法满足在工字厅周边老老实实办留美预备学校,周诒春于1916年首先提出把清华逐步过渡到一所完全、独立之大学的完整计划。

计划第一步便是大兴土木,扩建校园。在他的亲自规划督造下,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相继建成,并被称为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

除此之外,在任职期间,周诒春还积极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倡导国语教学等等。许多优良传统在这个时期奠基,使清华大学得以稳步发展。

周诒春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的工具,可以协助解决社会贫穷与治安的问题,他认为新的国民教育目标应在培养聪明的、具有谋生技能的与独立自主的公民。人的品行是不断发展的,应从幼年起努力培养,学校应该重视纪律和社会服务,教导学生明了纪律的意义并切实遵守。

校友陈宏振曾高度评价周诒春。“他是母校的拓荒者,母校的创建人,筚路蓝缕,惨淡经营,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建立了优良的传统,奠定下巩固的基础,尤其是培育出母校同学个个引为自豪的清华精神。”梅贻琦学术自由兼容并蓄

梅贻琦是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其一生都是个忠心耿耿的清华人。

1931年12月3日,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当天,他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只简明扼要地列出六条施政方针。这六条施政方针,对清华后来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特别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句,被称为至理名言广为后世流传。


(未完,全文共6077字,当前显示13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