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上海中山医院胸外科谭黎杰:论一名外科医生的自我修养

编者按。站着的人,看到的比坐着的人远。不同的世界,需要有不同的角度。我们不知道,也许当初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影响和改变了自己和他人的一生;我们不知道,那些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第一次”,事实上却鲜为同行和外人所知;我们不知道,在朋友、师长、同事、学生的眼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评价竟是……有那么多“不知道”,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让我们——“换个角度看自己”。这里,有医学前辈讲述他们影响中国医学发展进步的故事,也有当今我国医学中流砥柱们的匠心之旅,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什么会聚在一起、干着些很酷很棒的事情。愿这些医者善良、正直、奉献、进取等美德,与千古流传下来的文字相融合,赐予我们力量,温暖我们内心。而这些,也正是这个世界动人的样子。

第2期上海中山医院胸外科谭黎杰:论一名外科医生的自我修养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况《荀子劝学》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师益友,利于远邪近正、修身立德。“受”教于医学领路人,“思”考西方医学精髓,“改”变惯有思维模式,“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谭黎杰教授用自己的人生故事,阐释了身为一名外科医生,如何从行为养成习惯、从习惯形成品质,进而从品质培养和造就了自我修养的历程。关键字1受

在谭黎杰的医学生涯初期,有三位医学领路人对他影响很大,分别是张延龄、王承培和石美鑫。拆线时,你是怎么下剪刀的。

“张延龄教授曾是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主任,也曾经是华山医院外科研究室主任。他最大的特点是很重视教学,坚持自己的学生自己带。在跟随他学习的那些日子里,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

还是外科实习医生的时候,每天清晨6:30我们必须在病房完成患者伤口的换药、拆线的工作,而张教授6:25会准时出现在病房门口,并且整个过程他都会在一旁观察操作,随时给指导。

25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他的教导。一块纱布是6厘米长,要保证伤口两边各3厘米,两边都要保护到,这样才能减少伤口被污染的可能。

另外,他还告诫我们。拆线时,用镊子夹起伤口上的纱布时,注意下剪刀时要靠近下面靠近伤口那一端,而不是上面镊子夹起的那一端。因为剪刀是无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按步骤做手术。no。

“精细解剖的概念我最早是从王承培教授那里学到的。王教授人很儒雅,几乎不怎么发脾气,手术的动作、过程、结果都非常‘漂亮’。这个漂亮不仅仅指手术本身的精巧,还包括对一些细节的处理。王教授常说:我们不是在按照步骤做手术,而是按照解剖在做手术。他实际也是这么做的,一步步推进,没有一点浪费的动作。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手术出血少、组织损伤少、并发症少,并且这对于很多肿瘤都已经是晚期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组织血管分离过程中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造成转移淋巴结的处理不当,从而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

另外,这样根据解剖实际情况来处理,也会对一些特殊变异的处理更为得当。王教授常说:书上描述的情况也许只有80%,而临床上有20%是书上找不到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

在患者身上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未完,全文共4330字,当前显示12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