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不可缺位^法治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要素,是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制度保障,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推动力量。把法治作为核心价值来追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还会强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

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1997年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后,党和国家在法治建设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法律不单纯是一种社会调控手段或工具,有其自身的内在正义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人民群众民心所向。

一、“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在人类社会文明的早期,就有了法治思想。在西方早在公元前18世纪就形成了3500行、282条《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法律体系。在古代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和法治思想。《管子·明法》中说:“威不两错,法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1]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更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依法治国的尝试。在此后的历朝历代中,都有过相关的法制建设。但在封建社会的集权统治下,很难公正的做到依法治国。法律大部分时间都只是流为政客的说辞和统治者的工具。但在长期的封建统治期间,中国的法制建设仍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二、现代法治的基本含义

1.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有法可依的重要前提。“法治”意味着必须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作支撑,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基本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离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从最近的发改委拒绝再降油价、国家多次强力介入证券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代孕除外”等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中仍然可以看到法律的不完善。经常需要“一事一议”,临时动用政府公权做出相关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又是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所赋予的相关权利的。并且在我国,判决不具有立法效力。经常造成一些法律上较为边缘、模糊的问题在全国各地出现各种不同版本的判决的情况。

2.建设法律公信力


(未完,全文共10779字,当前显示10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