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第一篇: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内容摘要: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对当今时代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

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由于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

2、革命失败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并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中国政权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为农村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4、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1命道路确立下来。○

二、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背景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2)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而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未完,全文共12121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