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当你饮用着清澈的自来水,当你驱车加满车箱的汽油,当你拿着地图或导航寻找你要去的地方,你有没有想到“地质工作者”这样一个人群。是的,他们就是我们现代化生活的幕后英雄。一个曾喜欢游山玩水的驴友,选择了地质专业,记录了真实的野外地质工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摄影/tianyinghehe

写在前面:一个地质老前辈的回忆

我是1958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直至退休,一直在野外进行着1:20万、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与普查找矿。经年来,跋涉在祖国大西北的崇山峻岭和戈壁荒漠之间。怎能忘记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在宁夏南部工作时,工作区经济不发达,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且加以生活给养十分困难,工作设备相当简陋,在这种坚苦的条件下,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加快填图步伐,我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有时工作达12小时之久,有时一个人单独出去工作,十天半月才回分队营地一次向分队技术负责汇报地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有时露宿于山洞、窑洞或在地下打个铺,以蓝天作被,待第二天早晨东方发白又满怀激情地迎接着新一天工作的开始,也有时在寒冬腊月仍在野外坚持工作。

1965年调入甘肃西部工作,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依然是艰苦的。祁连山如其说是过不上夏天,尚不如说是高寒缺氧的地方,七八月份,有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住的单帐篷,四面透风,盖上厚厚的被子,也觉得寒气袭人,有时硕大的冰雹袭来,连山上的狼豹熊都逃不过其劫,跑路线时,山高路险,如不注意,有被山上风化剥蚀的岩块击中,或者路滑掉到冰窟窿里。北山的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天气,热不可耐,跑路线时,大汗淋漓,身上穿的衣服似乎都湿透了,住在帐篷里,热的像蒸笼,有时沙尘暴袭来,沙尘翻滚,天昏地暗,连身上穿的衣服、吃的床上和身上全都灌进了沙子,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在工作中曾遭到狼和洪水的威胁,也曾险些掉到悬崖,至于从毛驴、骆驼和马背上掉下来那是常有的事,幸好没有留下什么后患,倒是当年以大地为铺,给我留下了难以治好的褪疾顽症。3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顶烈日,冒严寒,不怕苦,不怕累,参与了地质填图20多幅和撰写了专业性的文章30余篇,其参与工作图幅数量之多和跑路线时间之长,这在地质界同行同届同仁中是少有的。我没有什么辉煌的业绩,也没有什么卓越的贡献,路线到过的地方没有留下闪亮的足迹,只不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了一位地质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罢了。

但我高兴的是为新中国第一轮地质填图,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交了一份较满意的答卷。

甘肃地勘局四勘院蔡厚维

2011.1.12

我的野外生活

我们是最热的7月份出去的,在江西玉华山,一个大型火山岩体,工作主要就是取样,取水系沉积物,也就是一级水系的沙子,看有没有元素异常。那个地方挺偏僻的,我们都是租房住,虽然都是挑好的租,但条件还是很艰苦,加之人又多,挤、热,有的还没空调。吃饭是按一人一顿十块的标准做的。

天热,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就吃饭出门,早餐吃馒头、鸡蛋、稀饭,不准吃米粉,因为吃了不顶饿。不好吃,不想吃,也得撑饱,还要带上几个馒头,几包榨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摄影/tianyinghehe


(未完,全文共16954字,当前显示13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