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供应室的管理

摘要。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全院的医疗用品回收、清洁、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等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如何提高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出发,研探现代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从而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病人住院日、提高社会效益、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管理

1.1供应室对布局、区域与流程的要求

供应室工作要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环境、区域划分及工作流程必须合理,符合供应室达标要求。

1.1.1供应室的合理布局

消毒供应室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消毒隔离法规和标准,建筑面积与医院规模相适应,床位与建筑面积之比达到1:0.7~0.9cm2。100张床以下医院最小建筑面积为70m2。建筑位置合理,供应室接近住院部、门诊部和手术室之间,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区,避开垃圾处理站、食堂、洗衣房、交通要道等形成相应独立的区域。

1.1.2各区划分要符合达标要求

供应室内应分为四区。污染区(处理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清洁区(存放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存放区(存放灭菌物品和去掉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器材)和生活区,各区由实际屏障隔开,有各自的设备配置、工作范围和功能。各区之间的人流、空气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单向流程设置,强制通过不得交叉和逆行。

1.1.3供应流程的管理

供应流程应由回收、浸泡、洗涤、上油、分装及高压灭菌、检测再供应组成。再生物品清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若污垢血迹得不到彻底清除,将会直接影响灭菌质量,因此灭菌前应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然后干燥及时分装再灭菌。

1.2下收下送的管理

下收下送是供应室对临床各科室的主要服务形式,应采用的是密闭式送物车且分车回收发放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效地降低了无菌物品的污染及交叉感染,但在与临床医用物品的交换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隐患。这包括:物品交换过程中护理人员造成的污染;交换过程中盛物车、盛物盘的污染;无菌物品请领单的污染;临床各科室空气的污染,等等。因而,必须从多方面加强管理与防范。

1.2.1增强无菌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不断重复学习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形成牢固的无菌观念,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决不马虎大意、随意简化任何一道程序。同时要积极与临床各科室沟通,增强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隐患。

1.2.2合理安排使用后物品的回收和无菌物品的下送

先由回收人员推回收车到病区收回使用过的或过期的无菌物品,并将各种回收物品用一次性密闭盒按类别装好,放入回收车装好送回科室,回收人员将各科所需的无菌物品报给无菌室人员,由无菌室人员用各科固定的消毒袋装好,交予下送人员送入各科室。

1.2.3对人员的要求

首先是对供应室人员的要求。下收下送人员进入科室回收或发放时,均须戴手套,回收人员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发放人员须戴高压灭菌后的无菌手套,每一科室换一副,回收或发放后摘下手套,方可推车出科室。

其次是对临床科室人员的要求。严格区分污染区及清洁区,设污染

物品盛物盘和无菌物品接收盘,护理人员须洗手后方可接收无菌物品。

再次是对下收下送车的处理。下收下送人员完成送物工作回科室后,应先用0.5%“84”消毒液分别将无菌送货车和污染物品回收车从车内、车外到车轮全部擦洗2遍,然后分别送入无菌送货车存车库和回收车存车库行紫外线照射1h后备用。

1.3保证一次性用品的安全使用

由器械科负责采购一次性医疗用品,供应室在使用前应查验“三证”和包装上的标志:产品名称、生产地址、商标、批号、日期、灭菌标志、灭菌日期、有效期。

2.结果


(未完,全文共16578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