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学校“五特”理念引领下,我校通过建立“校中厂”,实现了将企业生产设备、运行资金、生产和管理技术等资源引入学校,与学校场地、设备、师资有机整合,逐步形成了具有“经贸特色”的校企共建、共享、共育、共培、共同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
关键字:校中厂;校企合作;smt
2011年我校与重庆卓鹏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在重庆市建立了第一个工业级的smt及tht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但由于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校中厂”一度经营困难。2012年至2014年期间,校企同心,分析问题,解决困难,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前校后厂”运行模式,帮助“校中厂”恢复生机,并成为我校校内实训基地的一个亮点。
1实施背景
基地建设之初,学校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完善、订单不稳定和人力资源与订单不匹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校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极大地挫伤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实训基地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2重要举措
校企双方针对该实训基地运行中凸显的各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善《“校中厂”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互动机制和保障机制。
2.1学校方面
(1)根据基地运行状况和企业方面的诉求和困难,学校做出的调整主要有:1)建立校方组织保障:“校中厂”的建设和管理,由学校一级领导,由教务处协调,由系具体实施。学校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对职能部门和各领导的年度考核,驱动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得到切实推进。2)在不扰乱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协调教学与生产。每学期提前和企业沟通,调整教学实践安排,积极配合企业完成紧急生产订单任务。3)学校为本实训基地配备1名管理人员,协助企业开展基地合作过程中的运行管理及协调等相关工作。4)校企共同对实训基地按照工业生产标准重修装修,实训室内空间更宽阔明亮,丰富了室内墙上文化,为学生实训和企业员工工作创造了更舒适的条件。5)为企业提供更方便的后勤服务。学校为企业员工发放工作证,方便企业员工出行;学校食堂对企业员工开放,方便企业员工就餐。
(2)学校借助官网、各种会议、各界到校交流考察团和各种比赛等各种平台,对合作企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宣传推广,以提高企业和该基地的知名度。
(3)学校借用自身资源,帮助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间架起沟通桥梁,帮助“校中厂”获得更充足稳定的生产订单。
(4)除教学实践外,学校将部分顶岗实习也放在“校中厂”,帮助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学校也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学习锻炼的同时为企业补充人力资源。
(5)学校利用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帮助企业员工提升素质和技能。
(6)安排教师到“校中厂”挂职锻炼或工程实践,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难题。
2.2企业方面
(1)企业自身负责引进更加稳定和长期的生产性加工项目。
(2)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项目,加强度实训基地的管理力度,并配合学校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3)安排专门人员参加“校中厂”工作例会,协调教学与生产。
(4)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所安排教学任务,并安排专兼职指导教师,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5)配合学校开发相关教材,制订相关课程标准。
(6)配合学校教学教研改革工作。
(7)配合学校做好参观检查接待等工作。
3成果与成效
我校始终坚持用“体现职教特性、强化专业特点、练就教师特长、培养学生特技、形成学校特色”的“五特”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来整体引领我校“校中厂”建设工作,成绩显著。
(未完,全文共12267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