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节外生枝应有度

店口二小

郦伟源

记得我们学校有一次组织教研活动,温善庆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拔鼠,土拔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温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想到是:“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等等问题。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别的问题了,他才说:“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拔鼠哪去了。”

土拔鼠哪去了。这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拔鼠。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拔鼠竟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

当今的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开放的语文课堂经常会在“途”中伸出很多“节外生枝”的问题,会使我们分散精力,以致中途停顿下来,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节外生枝”的问题。其中有问题对教学有着积极作,教师应及时开发和利用这些有益的问题,使之能上升为教学的“资源”,使教学更精彩。

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引入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历史背景;在教学《给予》一课理解“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这句话时,让学生知道“五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三元五左右;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体会“有些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一句时,引入水循环的规律。这些都是有效的“节外生枝”,对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有些“节外生枝”的问题对教学有着消极作用,教师应及时抛弃或转化。今天我们面对的这个案例当中,教师在教学“像银河从天而降”一句时,通过课堂的超级链接,竟延伸到“牛郎织女”为止。个人认为这样的节外生枝有过离谱。这“牛郎织女”就好象是刚才哪个故事中的“兔子”。

所以,我们面对这些“节外生枝”的问题时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尽可能地把握好当中的度,让故事中的“兔子”尽量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不让那些无用的“节外生枝”的问题成为教学有害的“问题”,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第二篇:节外生枝节外生枝

造就精彩

科学新教材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内容,为科学教师呈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对此,我们一方面欣喜,一方面又深感踌躇。因为课堂成了学生个性张扬,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尊重,课堂上学生表现十分活跃,常常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不确定因素也由此增多了,老师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课堂出现的“节外生枝”我们即不能无端否定,也不能助长他们无节制的个人自由,怎样把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转化为“资源”,化消极为积极,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促使每一颗心灵都个性化地发展,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

[案例描述]这是七年级下的一堂科学课,课题是“新生命的诞生”,学生已根据教材的要求完成了对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大致情况的了解,课时已过半,教师也准备进行下一段的教学。


(未完,全文共11557字,当前显示13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