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乐亭大鼓保护中心建设的设想和建设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之一,发源于大鼓、曲艺之乡———河北省乐亭县,以其丰富的板腔、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等地。乐亭大鼓以多种古代说唱艺术为基础,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可以说乐亭大鼓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乐亭大鼓旋律优美、韵味独特,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表演形式主要为一人自操鼓、板演唱,伴奏乐器主要为三弦,另外可加四胡、笛子、二胡、扬琴等。乐亭大鼓传统曲目丰富,鼓词名目繁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地方性,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民俗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乐亭大鼓的产生及其发展对北京琴书、东北大鼓、唐剧等鼓书、戏曲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此,2006年5月,乐亭大鼓与皮影、评剧等曲艺艺术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河北乐亭人温荣在1850年前后创立的,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期,其自形成以来被广泛流传,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除温荣外,乐亭大鼓的传人,以民国时期的韩香圃(韩派)和靳文然(靳派)最为著名,对乐亭大鼓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5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乐亭县成立了第一支大鼓曲艺队,这不仅使乐亭大鼓这门艺术成为有组织的活动,还培养了众多人才。从此,乐亭大鼓进入鼎盛时期,乐亭、滦南、滦县、丰南、昌黎等各县都可见到乐亭大鼓艺人演出的身影。之后的几十年间,很多青年男女踊跃加入乐亭大鼓的演出行列,演出活动空前活跃。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作为传统艺术的乐亭大鼓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演出市场日渐萧条,演出收入日渐低微,流传范围也逐渐缩小,靠乐亭大鼓为生的艺人也只剩20余人。一些老艺人由于各种原因或逐步退出舞台、或相继谢世,积累一生的绝技难以传承,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重危机。直到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乐亭大鼓,建立保护基地是一个可行且必要的途径。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乐亭大鼓老艺人,对现有乐亭、滦南两地艺术团、艺术学校参访观摩,进行总结,对乐亭大鼓保护基地建设的途径、措施和管理方法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一、以引导和宣传为途径,加强保护基地建设


(未完,全文共17484字,当前显示9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