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阶段性报告[小编整理]

第一篇: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阶段性报告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仅以数学、地理学科研究为例

阶段性研究报告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课题组

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于2006年2月向中央电化教育馆申报立项了该项课题,并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目前,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阶段,现将有关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背景与意义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运用都有明确的建设性要求:信息技术必须成为构建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层次的融合,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必须突出学习者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论及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时,强调了四种方式的变革,即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四种变革的宗旨,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十五”期间,我校已经顺利完成了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技术研究经验与实践成果。但在实现“四项变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的问题。

问题之一,认为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内容多样化呈现的一种“技术”。许多教师把关注的重点刻意放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上,忽视了学生在两者有机有效的整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与师生主动的融合。

问题之二,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视作“点缀”式的教学工具,还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应当成为课程与教学结构中的一个新要素。

问题之三,在整合实践中,许多教师仅把“运用”的区域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环境的全程融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未能真正纳入“有效整合”的轨道。

问题之四,积累了些“整合”的经验与方法,但在“有效”两字上还研究不深,缺理论上的指导与实践上的探索。

二、关键词界定信息技术。在本课题研究中,信息技术指由已有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源库所架构的信息技术教与学环境和师生运用此环境对教与学内容进行收集、选择、存贮、处理、传递、利用等技术。

学科教学。本课题着重进行数学、地理学科的整合研究,通过研究逐步辐射和带动更多学科参与进来。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学科教学的多个环节(如课前预设、课堂教学、课外师生互动及师生教与学的反思与拓展)。

整合:本课题研究中的整合不仅仅是简单地作为辅助教师教的辅助工具,或是学生学的辅助工具,而且还是环境构建的工具,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同时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的“双向整合”:既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现状,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同时还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三、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1.理论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积累实现“四项变革”的经验与理论,确立两个基本观点:(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双向整合”、“师生共赢”的观点;(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一体化、全程化的观点。

2.实践目标

(1)形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学师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2)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3)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评价量规。

(二)研究内容


(未完,全文共21064字,当前显示14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