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节外生枝也是景

baishaorong

内容提要。在课堂上“节外生枝”现象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度把握现象的发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观念,不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教师还应精心备课,提高应变能力。再次,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应该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心理也得到满足。

在课堂上“节外生枝”现象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度把握现象的发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以下是两个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一个用篱笆围成的长方形鸡舍,长8米,宽6米,如果将它改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鸡舍,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一名学生这样作答。(8+6)×2=28(米),这是篱笆的总长,即长方形的周长,也是正方形的周长。然后用28÷4=7(米)这就是正方形鸡舍的边长。

几乎在所有人的脑海里,都是这么想的。本应这道题已顺利完成,接下去该是下一个环节。正在这时一名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还想说”,我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阻止他,而是鼓励他大胆发言。“老师,我是这样想的(8+6)÷2=7(米),对吗。”面对这个问题,我积极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进行汇报。学生在讨论中对结果进行了肯定,在探讨与辩论、合作与交流中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老师,如果鸡舍有一面靠墙,那么正方形的边长还是7米吗。”面对这个不期而遇的问题,我并没有扼杀它。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本节课我要做到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说。于是,我顺水推舟“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怎么样。”。

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又出现了“如果长边靠墙怎样。”“短边靠墙又会怎样呢。”“两边靠墙呢”„„

教学案例二:记得那是上学年的一节数学课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在实施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厘米和米。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分米和毫米。有些学生知识面比较广,并顺其自然的说出,分米还能用dm表示,毫米能用mm表示,米能用m表示,厘米能用cm表示。我又加以强调: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些字母表示这些长度单位,既简明又方便。目的是让学生开拓一下视野,以后见到这些字母无需摸不着头脑。正当我想继续向下进行教学环节的时候,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过了头顶,“老师,我有问题。”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粉笔,大家也把目光投向了他,都想听听他的独到见解。“老师,您刚刚说过1米比1毫米长,我们也经过了验证,事实也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米是1个m,而毫米却是2个m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mm应该比m长呀。”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越发觉得刚才同学的问题有道理。又有同学起立说:“到底谁规定的米用1个m表示,而毫米非要用2个m表示呢。”

听了同学们的问题,我有些犹豫了。因为这根本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更不是教学目标。而且,从我开始上学那天起,老师就是这样教的,这些长度单位就用这些字母表示,从来没有人有过任何的疑问。可在今天,学生们考虑问题的范围广了,懂得得多了,他们发出了疑问。我处在了讲与不讲的两难境界。


(未完,全文共10256字,当前显示13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