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如何反腐败
许多观察者都观察到,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势头迅猛的反腐风暴。我在这,谈点瑞典的经验瑞典国民不爱财,官员不受贿的民风能够形成,在我看来应当有几个主要原因。其一,完备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学不要钱,养老不要钱,看病基本不要钱。人们不用为生老病死“备战备荒”,拼死拼活。其二,瑞典税赋达到40%多,重税使国民失去追逐财富的动力。其三,政务公开,瑞典的政务透明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官员财产公开理所当然,首相请客吃饭,菜单需要上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经致电瑞典首相,指责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瑞典人,此信被公开。希拉克非常生气,再次致信瑞典首相,责问私信为何被公开。结果,此信又被公开。因为按照瑞典法律,这些都是政务公开的范畴。其四,社会透明,不仅公务人员要公开财产,企业高管也要公开财产。根据瑞典“不动产登记制度”,任何人在当地买房子,都必须刊登广告,包括房屋所在地点、交易时间、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价格、房屋面积及修建情况等,一应俱全。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以备当前或今后有兴趣了解购房者财产状况的人查询。其五,民风朴素,瑞典民风不崇尚个人突出,崇尚自然朴素。企业不崇尚加班。一个经常加班的人,会被视为别有用心的人。在一个热爱自然而不是热爱财富的国家,官员腐败干什么。反之,在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里,官员怎能不腐败。吊诡的是,这个不慌不忙、闲适自然的国家,竟然是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那么我们国家当前的制度呢。
新中国成立这60多年间,最大的意识形态转折,恰恰就发生在这组“现实vs理想”的二元论上。
从前,我们高扬理想,无视现实,深信脚下大地是实现完美蓝图的一张白纸;现在我们标举现实,漠视理想,甚至还把现实升华为理想,要大家像拥抱理想般地拥抱现实。近年学术界中种种“中国模式”的论说,便颇有这种把现实变成理想的味道,仿佛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摸了半天,原来已经一步步走出了之前无人料及的理想天地。而舆论界中最具代表的例子,则是前阵子某报纸那篇有名的社论,它宣称“中国的腐败无法通过打击或者通过改革来消除„„这是一个根植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问题”,所以,“适度腐败”也不妨接受。
以前大家反腐,是因为大家有一个社会不该腐败的理想;如今我们应该顺从国情,不只承认腐败的现实存在,还要接受它。不努力以理想拉拔现实,反而要把理想拖回现实的泥沼,我不晓得,这是否也是我国的独特国情。
那么反腐败要从基层开始,全民行动,学校应该如何反腐败呢。
最近几年来,关于教育的丑闻被曝光的越来越多,从去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利用职务引诱学生再到今年的某高校教授用考研试题和学生进行的性交易,我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在对待这类事件的时候,我们社会更多的是从学术腐败或者道德败坏的角度进行批判与拷问,无论怎样,这也是一种腐败不是么。我们再来看这类腐败事件,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并不是被监督部门或者被别的知情人举报出来的,它们之所以被曝光,都是因为当事人自己的目的没达到为了一定意义上泄愤而自己抖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当事双方谁都不说,那么这类事件除了他们外社会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当然除了他们或者他们周围的一些人也知道,但肯定是不会举报的,原因不得而知。也就是说,发生在学校这类的腐败事件几乎是不受到任何的监督的。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在社会上是赢得了一片叫好的声音,可是我们的反腐败主要是针对行政部门以及司法部门,至于发生在学校里的腐败,好象还没有涉及到。于是我要问问,学校的腐败就不是腐败。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下,却也不难得出学校之所以成为反腐败一个死角的原因。
(未完,全文共8466字,当前显示14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