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粮食一个粒也不能浪费[推荐]

——宣传贯彻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体现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会议圆满成功,于3月13日胜利闭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总理的报告进行热烈地讨论,纷纷表示,“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要节约粮食。粮食一个粒也不能浪费。”这是因为:

一、要认识到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和形势

我国耕地资源最突出的特点是:“三少”:一是人均耕地少。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39亩。仅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二是优质耕地少。我国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比例约为7:3。三是后备资源少。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约2亿亩,担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只占40%,能开垦成耕地的只有约8000万亩。联合国划定的人均耕地

1

警戒线为0.8亩,但我国2000多个县级城市中,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5亩。目前,土地粗放、浪费现象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继续占用耕地的情况不可避免,耕地保护工作十分严重,因此,中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二、要认识到所生产的每一粒粮食,农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所投入的大量资金

我们每天所吃的大米、面粉等粮食,都是经过从春天耕地播种,夏天中耕锄草、秋天收割到加工出成品等多种生产环节。每个环节都要付出很多人力、畜力、机械力量。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生产活动各环节中,农民购买拖拉机、锄草机、收割机、脱谷机等生产资料,还有购买化肥、农药、籽种、油料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全国粮食生产连续10年丰收。每年产粮1万1千亿斤至1万2千亿斤(黑龙江是产粮大省,每年产粮占全国

2

10分之1,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国家对农业生产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并对购买化肥、农药、油料进行补助。每生产一斤粮食国家投入近1元人民币。

三、要牢记我们国家在历史上缺粮食吃的教训

旧社会的中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广大人民群众被饿死冻死的不计其数。“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粒;四海无闭田,农夫尤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粮食由开始靠进口实现了自产自足。


(未完,全文共7816字,当前显示12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