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构建研究

摘要: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的困境出发,梳理地方高校构建专业实习基地的若干路径如下:推进实习制度建设规范化;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建立领域多元的专业实习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完善实习指导老师的师资建设。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14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日益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到国家人才工作全局中,并指出要建立庞大的职业化、专门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1年底,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8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些文件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很多地方高校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注重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及价值观的传授,更关注实习生技能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力争培养出专业化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实习通常是检验实习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实习基地建设一直是地方高校社会工作教育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困境

1.实习制度建设不规范

规范化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实习制度建设不科学,不规范,会造成实习生对实习方式、实习对象的选择存在抵触心理,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的意义把握不够。具体表现在:第一,实习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第二,实习过程管理不规范。

2.缺乏实习经费

实习经费一方面来源于地方高校的拨款,另一方面来源于实习机构的补助。地方高校大多对新建社会工作专业投入的实习经费固定有限,而实习机构大多不发工资,还不提供吃、住、往来交通补贴,更有甚者还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实习成本。

3.实习机构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

实习机构的数量、性质对实习生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高,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数量较少,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习生的数量远远超出本专业实习岗位的需求,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同一个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同时很大一部分实习机构是政府性质的福利机构和社会团体,如民政部门、司法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居民委员、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福利院、劳教所等。这些机构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有大量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案主资源,能够为实习生提供很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受这些机构的工作范围和一贯运用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实习生在实习时,大多数情况下,其角色不是社会工作者,而是机构的一般工作人员,或者说是一般工作人员的勤杂助理,他们实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参与机构管理方面的活动,很少能够运用到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很少有机会扮演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这非常不利于实习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提高实务技能[1]。同时也会挫伤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学非所用的现实也会削弱实习生对社会工作的信心和投身于此的决心。再加上大部分实习机构认为走马观花似的实习并不能带来实际利益,还要负责实习生的安全问题,因而在接收实习生上缺乏主动性。这都给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拓展带来相应的阻力。

4.缺乏专业性的实习指导老师


(未完,全文共16893字,当前显示14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