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产业建筑改造模式对旧区建设的启示
一、世博会产业建筑保留的起因和改造情况
这一重要的奇迹,给了我们传统的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极好的机遇。我们上海在这个方面,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走过了一个非常迅速的发展道路。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上海开始第一轮对这些老的工业厂房进行再利用。这个时候我们把它叫做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谈不上对这些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只是觉得这些房子拆掉可惜,可以先换一个形式,换一个功能用一用。我们有很多厂房被改造成为一些大的比如说是家具商店、大型的商业用途,大型的各种各样的用途。
但是很快,上海就意识到了,这些工业遗产不仅仅具有直接的、简单的,在拆以前被利用的价值,同时它存在着历史文化的价值。尤其是那些具有文化历史的理解能力的艺术家、设计师,他们更早、更快地意识到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所在。所以我们早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在苏州河边出现利用原来的工业厂房仓库做创意、画廊,及各种各样的创意用途,这些都在上海出现。
以前人们都很难从这些房子的外貌和内部感受到艺术价值,可是通过艺术家的改造加工以后,人们发现原来这些仓库也可以那么漂亮。比如说我们上海苏州河边的“梦清园”。在改造之前是非常破旧的,但是我们认识到了它的价值,经过改造以后,它的历史面貌得以重现,历史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当然,在这个时候上海市政府开始主动地认识到,这些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开始编制规划。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上海开始全面地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周边区进行编制保护工作,这个规划应该是走在前面的,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据我所知,国内外的学术界对它评价很高。
于是有了我们的第三阶段,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园区,经过改造被保留下来,成为新的创意产业园区。为什么要留在那里,为什么不可以拆掉变成城市新的开发区。时间一长以后,不管是开发商还是政府,还是我们市民都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这些建筑的价值是很大的。而且这些价值通过适当的改造以后,是可以被重新地显现出来。
改造的特点基本上原样地保留了原来工厂的布局、厂房结构,但是经过加工改造,大家可以看出来,改造前和改造后基本上没有变,但是空间质量被大大地提高了。比如说上海原来的上钢十厂被改造以后,在国内外也非常的出名,每天都有国内外的游客去参观。
世博会园区跨江两岸、沿江布局,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在黄浦江畔的这片土地上,有着中国最重要的大型船舶制造和研发基地、最早的民族钢铁企业、最早的自来水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厂、最早的大跨度厂房……在市民心中,杳杳晨曦中的巨大塔吊,盈盈夕阳下的壮丽船坞,长久以来一直是该地区一道令人难以忘怀的滨江风景。
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不仅考虑了世博会在浦江两岸的整体功能布局,更是把工业遗产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有关工作涵盖了建设论证、投资经济分析、功能研究和后续利用等各个层面。如何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利用也将成为世博会主题演绎中的重要内容。
浦江两岸开发8年来,世博会一直扮演着开发推进器的角色。作为浦江两岸地区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世博园区堪称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典范。世博园区范围内原先集中了江南造船厂、浦钢集团等大型工厂企业和大量民房,在举全国、全市之力办世博的推动下,短短几年时间,272家单位和1.8万余户居民完成搬迁,带动了上海产业布局的调整。
(未完,全文共16224字,当前显示13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