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05-调研课题—县域金融支持“三农”的机制约束与重构

崔彬

[内容摘要]

做好“三农”工作是当前全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金融扶持“三农”发展的各项宏观政策已渐显效果,可从有关运行状况显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牧区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金融支农的效果不好并非金融不支农,而是因为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部门存在着许多“两难”问题亟待解决。本课题试图对县域金融体制及其内部运行机制对支持“三农”发展的约束等加以论述剖析,提出如何立足实际,着力重构县域金融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三农”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农金融机制约束与重构

[论文提纲

一、县域金融体制及其内部运行机制对支持“三农”发展的约束

(一)农村信贷投入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突显

(二)县域各商业银行机构萎缩,信贷授权额度小,贷款明显下降

(三)县域资金外流,资金供需矛盾比较紧张

(四)农村信贷渠道单一,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支农职能失衡,农村信用社支农步履维艰

(五)县域金融体制的现状造成县域金融服务的功能不健全,降低了金融支农的合力

(六)信用缺失,贷款担保机制不健全,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积极性

二、重构县域金融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三农”更好发展

(一)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度改革和调整在县域农村业务的运作结构

(二)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三)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

—1—

(四)对农业发展银行政策职能重新定位

(五)改革邮政储蓄经营机制

(六)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规避农村金融风险

[论文正文]

党和国家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中央新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村金融改革及农村资金的供给问题,‚三农‛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对‚三农‛资金的投量和投向。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县域金融体制及其内部运行机制对支持“三农”发展的约束

当前信用社的小额农户贷款是农业贷款的主流,小额农户贷款在额度小、期限短、方便灵活方面,使农民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农民贷款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县域金融体制及其内部运行机制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其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信贷投入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突显。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出现了新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个体运输业等新型农工商结合的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其对贷款的需求十分旺盛,小额贷款的额度与期限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一方面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农民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籽等小额贷款已基本得到满足,农民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农村的信贷需求也开始发生很大变化,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在生产上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多样化,对贷款的品种、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民不仅仅单纯依靠种地、养殖为主,逐步向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而且贷款的周期也要求越来越长,小额贷款的方式和额度已不适应新时期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只依靠信用社势单力簿已满足不了‚三农‛发展对金融

支持和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高层次的要求。


(未完,全文共22408字,当前显示14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