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研究

关键词:李大钊;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先进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1-0116-05

中西文化观是指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应向何处去所作的探索和回答。在对这一问题的观照和反思中,李大钊与毛泽东表现出了诸多趋同性。他们都以唯物主义观点科学缜密地评析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为寻求中国文化发展路径作出了深刻反思,形成了系统、丰富的中西文化观,其思想观点至今仍不失可贵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一、李大钊与毛泽东在传统文化观上的趋同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根脉绵延不绝,在世界文化史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成果,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一颗灿烂的明珠。然而,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延续和更新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成为先进知识分子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和评判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思想观点呈现出诸多趋同性。

(一)对传统文化合理性内容的诠释和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着孕育、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传统文化得以存在自有其理由和依据。李大钊从小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为一种民族心理在很大程度上积淀在他的思维模式中。李大钊认为传统文化本身有一些积极性内容,可以为现代所继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积极作用,李大钊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在西洋文明兴起之前,“中国于人类进步,已尝有伟大之贡献。其古代文明,扩延及于高丽,乃至日本,影响于人类甚大”。他不仅认为代表东方传统文化的孔子思想在产生时,是适应时代要求的,确有其价值,而且认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迄今仍有其价值,孔子思想中的固有精华可以作为建设无产阶级新文化的资养。其中,他对孔子的“足食、足兵、民信”的治国方略;“富而后教”、“节用而爱人”、“宁俭勿奢”的为政之道;“敏于事而慎于言”、“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君子品格,都给予了肯定。在概括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经济思想的特点时,他指出:“东方人的经济思想,于欲望既须加以严正的择别,于一定的限度认为必要的欲望,可以使之满足,此外则必须加以节制,而于满足欲望的手段,亦守正当的轨范”。不难看出,李大钊对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认同。


(未完,全文共23158字,当前显示10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