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观感动中国有感-高秉涵

之高秉涵---历经两岸沧桑的台湾老兵

孙继力

颁奖辞: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这样评价高秉涵:

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推选委员张会军说:

75岁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

数年来每每观看央视主办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档节目,其中每一个人物无不是人肺腑,常常为故事所感动,情不自禁间已是泪流满面。高秉涵,一位阅历丰富的台湾律师,曾经的钢铁战士,以自己风烛残年之躯完成了台湾老兵桑梓埋骨的遗愿,更是为台海两岸感情血浓于水竖起了坚实的标杆。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一体到隔绝再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老先生的“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更是早已穿肺入腑。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为流落于台北街头的孤儿。他流浪过,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开庭宣判了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两年前,克利斯和高定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几声枪响,一颗子弹从克利斯前胸穿入,克利斯当场死亡。九个月后,柏林墙被推倒,而射杀克利斯的东德卫兵英格因为杀人罪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柏林法庭最终判处英格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英格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当场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你明知这些逃往自由的人是无辜的,明知无罪而杀人,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在他心中良知是最高的法律。

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母亲就在那头,他却只能遥望,甚至还得用枪指向去见母亲的人。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等了他一辈子的母亲也没能看到有关他的只言片语,而给母亲的信中那短短的一句话足以使人肝肠寸断:“娘,这么几十年,我还有这个毅力,还要活着,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活着见你一面,娘,你要等我活着回来。”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高秉涵说,经常在夜里梦见自己变成了海鸟,飞过大海回家。他在家书中深情的写道:“在这段漫长且似无止境的流浪岁月里,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的活下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再见到娘一面„„


(未完,全文共6905字,当前显示13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