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李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本质要求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如何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老年人,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为老年教育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老年群体的特点和规律
老年教育说到底就是提高老年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变化及相关关系新的感悟与认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的出现,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立足点,经过各级老干部部门和涉老部门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和变革凸现年代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1、认真研究老年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对社会、对事物、对情感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表现在老年人的思维方式上。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鉴赏能力、评判标准更多地沿延续着传统观念和固有模式,对新体制、新经济、新变革带来的困惑难以释怀,对新科技、新潮流、新观念带来的疑虑难以适应,因而存在着过多的代际关系和思想分歧。其次表现在老年人的行为导向上。由于老年人的体能衰退,追求健康和长寿成为老年群体的主流,因之而来的是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休闲消费活动等等现象热浪滚滚,遍布城乡。第三表现在老年人的心理意志上。老年人进入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其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转换,促使心理意志发生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不服老、爱较真、敢于闯的心理因素依然存在,一方面兴趣减少、情感消沉、喜怒多变的情绪状态比较普遍。正是由于老年群体的这些普遍特点,决定了老年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那就是顺应老年人的愿望和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培养、引导、支持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良好的晚景目标。
2、充分肯定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
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经验价值。指老年人长期生活阅历和社会积累形成的价值,突出表现为智力价值、技术价值、经验价值等。
(二)再创价值。指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对社会对家庭作出的新贡献。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第35届会议指出:“老龄不仅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而且还能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愿望,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中,老年人不是可有可无或无所作为的,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他们或利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继续为经济建设作贡献,或为人口文化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某些方面献出余热,他们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肯定并重视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组织和引导他们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给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内容。
3、高度重视老年群体的思想困惑和疑虑
老干部是我国老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有着辉煌的政治背景和灿烂历史。他们离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许多老同志的精神、心理和环境一时难以适应,渐渐远离了社会,跟不上形势,他们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判断现今的事物,凭过去的经验来解释现实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同志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带有看法,因而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疑虑,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心。老干部的思想困惑和矛盾心理的出现,为老年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十分严峻的课题,也奠定了开办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历史地位。
(未完,全文共19489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