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同志: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道德讲堂和大家一起诠释经典,吟诵经典,分享经典。我是本期的主讲人xx,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为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道德力量,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特开设此次道德讲堂,以提升职工道德素质,构建园区崇德尚善的和谐氛围。
今天我为大家解读的是出自清代《明贤集》中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公生明,廉生威”以及出自《荀子》的经典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谓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从做事中来看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而立德就是要有爱心。
作为引导产业发展、协助企业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加强对外联系和招商引资等职能的开发区干部职工,爱心的基本表现就是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工作对象。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服务和谋利,这就是善行,这就是党和人民托付给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义务。为民行善,乐于奉献,不求回报,需要我们拥有一份爱岗敬业的情怀,拥有一份平和淡然的心态。
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有着“上善若水”般品质的“大爱者”,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愿为人先,不计得失、急民所急、忧民所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涌泉”,就是口碑,就是百姓的一个肯定,一句感谢,一份赞许。
古语说“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为官者“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历史的长河里,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无不与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有关,都是与为官者失去了为官之道有关。所谓的为官之道“公生明、廉生威”最重要。朱镕基总理曾经多次在讲话中引证这一警语,原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的“打铁需要自身硬”和这经典之道异曲同工,作为领导干部要硬在何处。就是要硬在自身,硬在“公、正、廉、明、信”上。“公”,就是一心为公,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公道正派,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权力和职责,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明”,就是明察事理,明辨是非、奖惩分明,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不搞亲疏远近。“廉”,是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也是为官成功的一个准则,只有清廉才能在下属中树立威信,赢得尊重。“正”,就是“公正则使人光明磊落,廉洁则使人不怒而威”。公正廉明你就会刚正不阿,就会坦荡做人,就会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就会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经典为政名句出自《荀子﹒哀公篇》,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唐太宗时期,被魏征引用谏疏,太宗非常欣赏,并多次引用并发挥了这一观点。千百年浩瀚的历史不断证明了这一经典治国之道。施仁德之政,顺民心民意,居安思危,国家就会繁荣昌盛,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反之,失民心者失天下,逆民心者最终走向毁灭。
(未完,全文共4975字,当前显示12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