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谈优质课常态化,常态课变优

第一篇:谈优质课常态化,常态课变优时间:2014-07-0323:28:49来源:冠县教育信息网【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让优质课常态化,让常态课变成优质课小学教研室相春喜

2013年7月20日至23日连续四天,我有幸参加了在齐齐哈尔文化宫厅“中国教科院第十五届小学优质课观摩评议会”语文分会场的活动。这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就《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实验区教师举行的一次赛课活动。在这次优质课观摩评议活动中,赛课教师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精彩纷呈,生动活泼的游戏兴味盎然,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教师们高超的教学技艺和对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系统思考。他们所展示的课堂教学,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做假做秀的嫌疑,实实在在,既是常态课,又是优质课,让听课教师看得到,学得来。通过这次学习,收获颇多,下面把我的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一、教师追求技艺高超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是促成优质课堂的关键。《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实验注重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技艺是指教师教学的技术和本领,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的简称,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等,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优质课堂的建构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终会流于空谈。这次会议所展示的21节课,无一不展现出实验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从教育智慧到教学机智,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教学策略到教学技巧,无不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九江市双峰小学的余俊老师表演的《春》,将表演与美文的诵读结起来,一个初春微雨的日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把清新亮丽的小花伞,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表演得惟妙惟肖,诵读得入情入境,让人回味悠长。

二、学生追求高度参与

“以学定教”促进了学生的高度参与,体现为优质课堂的显著特征。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与行为,参赛教师将40分钟的课堂主体部分充分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进行生生问、师生问的互动和网状交流探讨,“以学定教”。无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情感的交流,也无论是思维的碰撞还是情绪的体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激动的状态,或静心默读,或全心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的王威老师,在教学《真美与真糟》一课时,以一个表格统领全课,让学自主探究父母的两种态度对“我”的影响以及我的感悟,教师面向全体,只在关键点进行点拨,学生深入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快乐地沉浸在追求新知的过程中,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整堂课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三、教材追求深层解读。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刻性、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深入教材,与文本对话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才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及实质性的重点内容,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参展教师教师们细读文本,反复阅读文本,从中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编者编写意图,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风格、味道,读出写法的个性、精妙。如延边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的许秀丽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许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可以说已深入到作者的内心,对“知音”的诠释深刻而有意义,课上得大气而有内涵,听了让人久久回味。

四、手段追求综合运用


(未完,全文共14042字,当前显示14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