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经济普查的重点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与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一样,分为普查准备、普查登记和数据处理、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就整个普查工作而言,有两个重要阶段:

1、单位清查摸底阶段

单位清查摸底的目的是为经济普查下一步分专业的普查业务培训、普查表和相关资料的发放提供基础数据。清查摸底原则上按“在地统计”,采取“地毯式”的清查方法,逐村逐街摸底,逐户登记,力求做到不重不漏。

(1)划分小区,界定范围

根据区域内单位的密度、数量,普查区再细分为普查小区(农村的普查小区单位相对较少,没有必要划分普查小组),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至两名普查员。

清查登记前,普查员根据普查小区地图,实地察看,明确普查区的四至边界,和自己负责的区域及其街道名称、门牌起至号,定好清查路线,画出简单线路图。然后根据单位分布情况和调查路线,确定每天的清查区域和门牌起至号。(2)逐街逐路,开展地毯式清查

小区普查员按照责任区范围和线路图,挨门挨户,开展地毯式清查。清查登记时,采取“查、看、问”调查方式。“查”就是查看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各种证照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据此确定单位性质和类别。“看”就是查看实际从事的业务活动、规模等,以此推断清查对象报出的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有瞒报现象。“问”就是对有疑问的地方要问清具体情况,比如个体户报出的营业收入明显偏少时,通过询问雇用工人数、每月的店面租金和上缴的税费等,推算出每月的营业收入。

(3)查遗补漏,确保单位齐全

在第一轮清查登记结束后,县(区)普查办进行清查表的录入处理,并按照先清查再核实的原则,与税务、工商、编办、民政等部门资料进行核对,剔除已清查到的单位,剩余单位分解到各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根据与部门资料库核对后反馈的单位名录资料进行第二轮核对,列出差异名单,对于关闭、搬迁、转让的单位做出标识,漏登的单位进行补登。

由于清查时从有关部门取得单位名录资料的时点在10月份左右,年终还要再和工商、编办、民政部门联系,收集清查时点后新登记的单位资料,继续做好补充登记。

2、普查登记填报阶段普查登记填报是取得普查资料的关键环节,也是耗费人力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1)分层培训,注重实际效果

单位清查摸底工作基本结束时,开始分专业进行普查业务培训。市经普办首先对县(区)进行对口培训,然后市、县(区)两级根据单位的隶属关系、性质、行业划分和普查填表种类,分专业、分层次对企业和单位进行培训。培训注重实际效果,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使参加培训人员能分清填报的表种,掌握各类指标的填报口径和范围。

(2)认真填报,全面回收报表

在登记填报特别是后期的报表回收工作中,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作用,一方面对填表有困难的单位提供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配合做好报表的催要回收工作。

普查表的回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难度也非常的大。为确保普查表回收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数据录入进度不受影响,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联系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对个别单位电话无法联系、不愿配合普查的单位,上门做好收表工作;对有特殊情况的单位,上门督促、指导普查表的填报。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一级管一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在全面催要普查表的同时,加大普查表的审核力度,确保查表的填报质量

二、经济普查的难点

经济普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方法,在组织领导、经费落实、普查员选调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并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作保障。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1、经费筹措困难


(未完,全文共17419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