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走、转、改”活动特色亮点[范文大全]

第一篇:“走、转、改”活动特色亮点“走、转、改”活动特色亮点

专题专栏面貌新。县报社专门开辟“走转改〃凡人善举”等6个栏目。电视台办好现有节目《民生面对面》基础上,又开设了《走基层看民生》等3个专栏,并播出“走转改”活动的系列评论。县政府网站开辟专栏,开通民生互动版块。

细化记者联系点。县委宣传部在市委确定联系点的基础上,又重新细化了县内媒体17个村级联系点。我县还将网站也列入“走、转、改”范围,明确了具体的联系点。县报社确保日报每天刊用1篇稿件。县电视台每天推出1篇以上相关报道。县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互动性强的优势,及时刊登相关稿件。

聚焦百姓生活圈。将“走、转、改”活动细化,具体反映百姓生活的“十二个有”,具体是:百姓手中玩的啥、嘴里侃的啥、身上穿的啥、眼睛看的啥、笔下写的啥、脸上抹的啥、柜里藏的啥、墙上贴的啥、耳朵听的啥、脚下跳的啥、出门坐的啥、身上戴的啥,更好地聚焦百姓生活。

绩效考核添活力。县内各媒体在月度、年度评选中,将奖励重点向一线记者、基层稿件倾斜。县报社对“走基层”稿件进行重点讲评,县电视台提升民生稿件分值,县网站将走基层稿件篇数作为硬任务,以此调动新闻工作者走基层的积极性。县委外宣办决定评选年度好新闻奖,加大民生稿件考核比例。

完善机制管长久。为了督促和落实“走转改”活动,县委宣传部要求各媒体要做到“十有”,即有领导机构、有记者联系点、有实施方案、有专人负责、有经验总结、有创新举措、有心得体会、有评优稿件、有定期检查、有影像报纸网页资料。

第二篇:走转改评论:把新闻工作坐标定在基层http://.cn2011年08月26日08:46光明日报

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泉所在,广大新闻工作者走进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才能发挥出新闻事业的最大价值。

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从延安窑洞里的广播电台,到西柏坡民居中的报纸编辑部,再到深入工厂农村的大批通讯员队伍,一代又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采写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播发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报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代信息流通越来越快,交流的时空障碍也被一一打破,媒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网络化信息化对媒体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把新闻工作的坐标定在基层,采写大量真实可信的新闻,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深入基层才能把握基本国情。国情在哪里。它不在文件里,不在讲话中,只在普通群众那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的观点意见是真正的国情,是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制定方向的关键因素。新闻记者经常到群众中间走走,经常到基层一线采访,虽然个人感受到的是小范围情况,但这样的信息多了,就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真实情况。

深入基层才能确定职业坐标。脱离群众的危险在新闻宣传领域也是存在的。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习惯于眼睛盯着“上面”,忽视人民群众这一新闻报道的最大主角,工作游离于群众之外,说话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样采写的新闻报道难免空洞乏味,不仅群众不满意,“上面”也不会喜欢。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确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坐标,才能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


(未完,全文共8378字,当前显示14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