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
廖允成王立祥温晓霞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陕西杨陵712100)提要从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分析了本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进而对地域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①黄土高原丘陵山地及沟壑区甚少现代环境污染,生产环境洁净,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组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应是本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抉择;②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旱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又是高蛋白优质饲草,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为突破口,组建苜蓿草业基地,是发展本区效益型农业的基础。关键词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黄土高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f323.2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0)01-0051-05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河中游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讫太行山,北衔于长城一线,南抵秦岭,包括陕、甘、宁、青、晋、豫等6省区的232个县市,土地总面积62万hm2,1996年全区人口8504.5万,耕地统计面积909.1万hm2[],普查面积约1900万hm2。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广泛分布的深厚疏松的黄土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小麦、玉米、苹果、烤烟的优良适生区,具有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和实施粮食规模经营的潜在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制约这些优势发挥的劣势因素,致使黄土高原农业增产的潜力尚未发挥出来。应该说,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在于自然生态条件是否与农业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及其工程措施的要求相匹配。对黄土高原而言,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当地的特殊资源优势,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商品优势。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对不利因素的研究,力争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着手组建富有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产业等,将是今后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1地域资源优势概念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气候条件为依据,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的产业带,如玉米种植带和小麦种植带。70年代后期,在我国农业与资源区划中,也将果树生产划分为8个果树带。产业带,实际上就是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的最早配置形式。近年来,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地域资源优势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逐渐完善。王青认为[],地域资源优势即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优势
21
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且覆盖面积大,在一个区域中能使多数农民致富。陈国阶认为[],区域优势资源是指那些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开发价值,又具备开发条件的自然资源。可见
(未完,全文共21949字,当前显示10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