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全球性大气环流

湖北省沙市中学

朱胜祥

434000[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之一,它是自然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也直接影响到人文地理的各项要素。《全球性大气环流》这节内容是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讲到了两种全球性大气环流现象,即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因而难度较大,是中学地理教材中的一个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知识。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逐一突破。事实证明这套办法效果很好。

第一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也不自转→单圈环流;第二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不公转,但自转→三圈环流;

第三步,假设地球地表均匀,有自转,也有公转→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第四步,地球公转、自转,地表也有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五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北运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环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模式;

2、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逐步分析三圈环流的成因;

2、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3、分析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对我过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和季风环流,认识地理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从而告戒我们人类要敬畏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和谐的人地关系;

2、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三圈环流的成因及其对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季风环流的成因。[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差异分析。[教学方法]

1、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启发示教学为主;

2、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明确热力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基本动力。说明地球地理环境很复杂(不仅有高、低纬度的差异,还有自转、公转和海陆分布的差异),本节内容采取各个击破,逐步深入的方法进行。本节课以北半球为例进行说明,南半球的原理是一样的。

一、单圈环流。前提是地球地表均匀,不自转,也不公转。

原理。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使赤道地区温度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近地面形成热力低压,即赤道低压带;极地温度低,形成下沉的冷气流,近地面形成热力高压,即极地高压带;因此在近地面气流由极地流向赤道,在高空由赤道流向极地,从而形成简单的类似于热力环流的单圈环流。

二、三圈环流。前提是地表均匀,不公转,但有自转。


(未完,全文共14455字,当前显示12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