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水平分析

供给侧改革标志着我国经济政策的重大分水岭

当前,有的人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实践基础是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和英国的“撒切尔主义”。这种看法并没有切中我国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可见,供给侧改革可表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公式,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充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绝不等同于西方供给学派,不是简单的减税让利或政府退出,而是更加注重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特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趋势掌控,通过新的政策思路和手段,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我国经济演进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从“三期叠加”的形势判断,到“经济新常态”的系统性论述,再到“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由表入里,层层递进,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呈现出一条清晰的逻辑脉络。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这意味着,未来较长时期内,政府将倾注更多的精力到“供给侧”,即转变过去片面强调“需求管理”的调控取向,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继续谱写中国发展的全新篇章。“供给侧”成为新的政策着力点,标志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大分水岭。

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

供给侧改革体现了对中长期发展动力的重视。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供求关系。“供给侧”或“需求侧”,都不是高深玄奥的新概念,而是看待经济问题的两个角度。例如,“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即我们通常说的“三驾马车”,其本质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支出分配。需求不足会造成通缩,需求过度则会造成通胀。政府可以通过适度的刺激或抑制政策,熨平经济的短周期波动,使其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供给侧”考虑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配置,一般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四大要素,其本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相比需求刺激的“立竿见影”,供给侧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间接性的,效益显现需要一定的周期,具体手段大致包含四类:一是通过制度变革激发微观活力,二是通过减税减费降低企业负担,三是通过结构优化改善配置效率,四是通过要素升级提高技术水平。由此可以看出,需求政策主要影响短期,而供给侧改革影响中长期,更加注重培育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未完,全文共16765字,当前显示13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