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的原则:只问收获,不问耕耘

第一篇:我的原则:只问收获,不问耕耘我的原则:只问收获,不问耕耘

▲六年前,考完最后一科,走出高考考场。考试发挥也还算正常,想着这一年终于熬过来了,所以没有多余的兴奋,反倒相对平静。走出校门看见父母,过去寒暄了几句,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喊。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外校的同学,正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边往家走,一边竭力地朝站在门口的人群喊着:

我努力过了。我拼过了。我不后悔。

看着他被碰歪的眼镜,脖子上凸起的青筋,还有他妈妈有点窘迫的神情,我有点心疼。因为这几句话传到我耳朵里就是:我这一年的努力又白费了。

当初我还在怀疑自己的这种理解是不是有点偏颇,毕竟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过程比结果重要”、“不以成败论英雄”等等。

但是这些年的经历一再证明我当初的理解是对的。高考的作用从来不是传递知识,而是进行选拔,所以结果比过程重要得多得多。

高中学到的知识90%以后都不会用到,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如果没有通过选拔,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一年的复习就是白费了。不论你这一年是如何辛勤耕耘的,没有结果就是徒劳。想想这些年最大的改变应该就是学会“只问收获,不问耕耘”。

读书就该功利点

“功利”似乎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尤其是当它与神圣的“学习”联系起来的时候,更显得它粗俗不堪。住在象牙塔,能读圣贤书怎么可以功利呢。

其实这里的“功利”并不单纯指带追逐金钱物质,而是要追求结果,不要光顾着享受过程。

大学期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功利”地去读书。看完一本算一本,从来没想过这些书读完了,学到的知识要怎么应用到生活中去,怎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

所有的安慰仅来自于书单上被划掉的书目,以及不痛不痒的读后感。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读完后的结果应该是有所改变,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行为上的变化,如果读完后发现和没读之前一样,那这用来读书的时间就被浪费了。

虽然不是每一本书都会带来重大的改变,但是如果一再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想法去安慰自己,最终就只能变成那个只耕耘没收获的人。

很多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除了学习方法有待改善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总是抱着“重过程,轻结果”的心态。学英语中的过程是什么。

学音标,背单词,抠语法,练听力等等。学英语的结果是什么。

说英语,看美剧,查文献,听广播等等。

有多少人学英语永远只停留在过程阶段,而从来不去看看自己的结果如何,只喜欢摆出一副学英语的姿态,这样给自己的感觉比较好。

不是说过程不重要,但是一旦陷入这个过程漩涡中的人很容易上瘾,并且难以自拔。要知道努力的样子可是非常迷人的,以至于让你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努力。这个世界只看结果

如果说学校还有一些考试,可以起到适当的安慰作用的话,那么毕业以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多么“势利眼”。

它不看你的努力,你的汗水,你的耕耘,它只看一个东西。你给它的结果。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还为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困扰过,生怕自己不够优秀,没人要。工作两年后才发现很多就业难都是大学生自找的,因为他们的求职态度可以简单概括为:因为我是大学生,所以你得给我xxx。

这里的xxx会随着应聘者学历的提升,发生指数增长。因为我花了两年时间读研,所以你得给我更好的待遇;我好不容易博士毕业了,你还不给个管理者的位置。

如果被拒绝,就会感叹世风日下,不尊重知识,大学生就业难等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关心的是你能给它创造的价值,而不是你之前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没有结果,投入的再多于它都是无用之物。


(未完,全文共7535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