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稿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二十五岁的眼睛看三十年的变化》。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是一个酝酿着天翻地覆的年代,在这三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而我也在这二十五年的成长里切身感受着这些变化。
看着手中淡淡
泛黄的老照片,笑容依旧灿烂,思绪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是我刚踏入校门时的情景,爸爸骑着凤凰牌自行车载着我到学校门口,我背着新书包兴冲冲地跑进教室。记得那时的教学楼是木头质地,走上去还会咯吱咯吱地响,破旧的课座椅上写满乱七八糟的字,唯有一条“三八”线清晰可见。在我念到三年级的时候,咯吱响的教学楼被拆除重新建设。当我第一次踏入崭新的教学楼时,兴奋的心情难以掩饰,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稳固的课桌椅,还有黑板上方挂着的那面钟,时刻提醒着我们时间的宝贵。从小学起我们就背负着升学的压力,从初考到中考再到高考……总有做不完的练习题、考不完的试,六年的小学生活我放弃了太多的兴趣爱好,周末不是为了上兴趣小组早早地到学校学习,而是为了提高语文或是数学成绩而被迫到学校补习,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考上重点中学。好容易挨过了这一关,顺利进入重点中学,正当我还在为之兴奋的时候,却得知,从我下一届开始加强素质教育,学校开始注重学生们的兴趣发展,减少了课作业,取消了初考,小学生毕业可以就近入学。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小学生的课作业都是在课堂完成,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取代了沉重的课作业,更取代了升学的压力,家长和学校都在努力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上了中学,为了初考和高考努力的我们,更不能放松警惕。那栋隐约可见大字标语的苏式危楼,见证了我六年的中学生活。记得那时,妈妈时常回忆起他们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原因,他们高中毕业便下乡插队支教了,当时上大学完全靠推荐,只有根正苗红的工农子弟才有可能被推荐上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妈妈由于家里的原因,没有如愿考上大学,这便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所以,时代变迁,有了这么好的读书环境,妈妈总是希望我能圆她的大学梦。父辈们有多少像我妈妈这样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到孩子们的身上呢。妈妈那时的高考录取比例大概为29:1,到我参加高考时,录取比例已经达到3:1,而今天,2008年的录取比例基本是2:1了,高校的扩招圆了多少家长与学生的大学梦。同时,从我那届高考开始实行了网上录取,更加凸显公开、公平、公正。如今,中学开始新的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科的设置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更加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们不仅能努力进入大学升造,更能自觉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乘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想这句话,恰好可以表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改革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再看看生活的变化,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已经被现代的dvd和精装漫画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冰淇淋占据了我的眼球;家里14寸的黑白电视早已经换成了29寸的大彩电,电视里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几十个频道让你目不暇接;宝马、保时捷这些曾经只在电视里出现的名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电脑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
三十年中,我们举国欢庆盼来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成功发射神
(未完,全文共8601字,当前显示13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