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使命与愿景——企业历久不衰的真谛

讨论企业文化离不开使命和愿景,但人们常犯以下两大错误:

一是没有企业所从事的产业特征,如“振兴民族产业”过于宽泛,大家无从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二是以企业远大目标替代愿景,如“世界500强”、“行业老大”等,无法引起广大员工、特别是顾客或社会的共鸣

让我们回顾一下沃尔玛这一著名案例。

1945年,27岁的山姆。沃尔顿用从岳父手里借来的2万美元,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开设了第一家杂货店,并于1962年正式启用沃尔玛的企业名称。1970年,沃尔玛公司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对7岁就开始卖报纸、送牛奶的沃尔顿来说,薄利多销才是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天天低价”成为公司经营哲学的基础。他的追求是: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为此,他为公司制定了三条座右铭:“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和“每天追求卓越”。

1989年,沃尔顿被诊断出患有恶性骨髓癌,当年公司销售额为243亿美元,而主要竞争对手凯马特的年销售额为284亿美元。1990年,他做出了沃尔玛10年发展规划:到2000年,公司的销售额将达到129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零售商。

上世纪90年代,沃尔玛增长势头非常强劲,1997~2000年的历年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12%、17%、20%和20%,远高于凯马特1995~2000年间3.34%的平均增长率。2000年,沃尔玛销售额达到2000亿美元,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第二位,次年又跃升为第一位。

创始人沃尔顿的目标实现了,可他在1992年便离开了人世。

要注意,支持山姆。沃尔顿的成功关键,不在于他提出了10年发展规划,而在于其愿景的朴实与伟大:使普通百姓能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

上述愿景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客户分享、并鼓舞人心,同时也能分解出可以落地执行的“天天低价”策略及三大“座右铭”。

我们知道,使命(mission)说明一个组织或个人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或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愿景(sharevision)则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将使命付诸实践、为之奋斗不已,而希望达到或创造的理想图景。

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在于。第一,对组织或个人来讲,使命与愿景都是其核心价值观念的体现和提炼,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使命与愿景。而且,愿景应当建立在确认使命的基础之上,它又是将使命付诸实践的动力源泉。

第二,使命是组织或个人凭主观努力就基本可以做到的(虽然可能异常辛劳),而愿景则是组织或个人不懈追求、却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一个宏大目标

比如,“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使命,而其愿景则是“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使天下百姓病有所医”。愿景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也正因明知其难而孜孜以求才得以感人、得以伟大。

要注意,达到这一理想状态的主体绝非组织/个人,而是你服务的客户或奉献的社会。也就是说所谓sharevision,理想的图景(vision)是你与客户或社会共同分享(share)、后者得到或享有的,绝非企业家或企业自个找乐的。

要解决上述问题、或避免以上错误,确定使命或愿景、塑造企业文化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必须体现产业特征与客户利益

宋江上梁山,给江湖好汉们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有了使命和追求。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指明了绿林英雄们的使命,解决了为什么上梁山的问题;仅靠忠、义的道德准则,凝聚不起千军万马的浩大队伍,吸引不了大批社会精英人士。

也正是由于官吏出身的宋江始终没有提炼出组织愿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显然太低俗),没有夺取政权、改朝换代的政治主张,最终沦落到受“招安”和分崩离析的结局。


(未完,全文共12836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