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矿冶文化与黄石区域经济发展

黄石是矿冶文化的加速器和矿冶文化进化的容器。明显的保存着矿冶文明的历史精华和现实的精华,贮存着、保管着、积攒着矿业文明,又是一个矿冶文明的传播者和流传者。铜绿山古铜矿的发现,向世界揭开了古矿冶千古之谜。据史书记载:三国、晋、宋、梁、陈及唐、宋、明、清等历史阶段,黄石的铜铁资源均被利用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矿冶文化是黄石的根,更是黄石城市之魂。数千年延续传承的矿冶文化是黄石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是黄石历史发展的缩影,有着独特的始源、独特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特色,其深厚的矿冶文化元素已经渗透到黄石人的民俗民情、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黄石有着悠久辉煌的矿冶文化积淀,独具特色的矿冶文化特质,深厚的矿冶文化底蕴。

黄石三千年的矿冶文化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黄石走向世界、向全球发出嘹亮之音的最大优势。三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片土地上,用锤子、斧头、铲子等工具,书写着人类的矿冶文明。今天,古矿冶遗址在阳光下向世人诉说着那些年代久远的辛勤开拓的故事。透过气势恢宏的矿冶天坑,令人慨叹的矿冶遗址,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脉搏,更是我们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人类前行的足迹,感受到的是自强不息、薪火传承的精神。它承载的,是我们的明天,是希望。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矿冶遗址众多,享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美誉,是中国矿冶的发祥之地,是中国近代工艺的发源地之一。黄石因矿而兴,因矿而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视察的第一家钢铁企业就是大冶钢厂。1953和1958年,毛泽东主席曾两次亲自视察大冶钢厂和黄石大冶铁矿开采原料基地,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黄石的关怀。2010年8月20日—22日,有着三千年矿冶文化历史的黄石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将奏响华丽乐章。

首届矿冶文化节在黄石举办,这为黄石提供了一个展示、传播城市文化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助文化节的优良契机,发掘黄石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对矿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提升,把文化营销转化为对推动黄石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矿冶产品展览(含观赏石艺术展)活动,推介黄石企业名优产品、特色产品,展示黄石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商机,吸引更多外地客商来黄投资,达到节会效应最大化,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矿冶遗址,早已冶炼出这里人的灵魂之光,如铜草花一样盛开。这里有丰富的煤、铁、铜、金、硅灰石等矿产资源,全市已发现矿产76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7种,是全国六大铜矿基地、十大铁矿基地之一,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一。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批“国字号”工程在黄石落户。国家投资建设了全国十大特钢之一的大冶钢厂、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生产基地的华新水泥厂、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等27个重点工业项目„„黄石成了名副其实的矿冶之城。

但是随着近代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年复一年逐渐增加的开采量让许多矿山逐渐枯竭,著名的“亚洲第一大天坑”就是实例。湖北黄石在向资源枯竭城市进行转变,

多年的资源开采已让其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发、失业率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

等等一系列问题让这个曾经有着辉煌的矿冶文化的城市正一步步迈向没落。矿山无限的开

采,未经优劣分化的资源利用,在带来的远不止经济繁荣和建设的同时,资源的枯竭也变本

加厉加强了黄石的危机,资源枯竭已成为黄石当今的头等问题。如果不谋求转型,或许会“矿

竭城衰”。转型是唯一出路,但也是艰难之路。黄石如何度过资源枯竭时代。


(未完,全文共14797字,当前显示14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