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胞波情谊

“胞波”意即“同胞兄弟”。传说很久以前,太阳神的后裔与龙公主相爱,之后龙公主生下了三个蛋。一个龙蛋从河里漂到中国,一位美少女从中脱壳而出,后来成为中国的皇后;一个触地而裂,变成宝石,缅甸便成为宝石之国;还有一个被缅甸骠族老人打水时取回,孵化出一个男孩,后来男孩成为缅甸古蒲甘王朝的始祖。于是,蒲甘王朝的始祖特授中国皇后之子即其外甥为“乌底巴”,“乌底巴”含有“同胞所生”之意。从此,缅甸人民就把中国人民当作自己的“瑞苗”——亲戚;从此,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习俗一致,通婚互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此,陈毅元帅曾在1957年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写诗篇《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陈毅元帅诗《赠缅甸友人》

(1957年12月14日)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巴瑞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亲手缔结下了中缅“胞波”友谊,两国人民的友谊从此更加深厚。当时的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在一次访缅活动时,由衷地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那悠扬的旋律至今回荡在中缅两国人民的心中。

“胞波”是缅语,意思是“有着相同的血统、语言和风俗”的兄弟关系,用它来表达中缅两国友谊,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近50年来,周恩来出访缅甸9次,两国边民的胞波情谊一

直在延续、加深。德宏州瑞丽市有170公里的国境线,沿线有“一井两国”、“一寨两国”、“一院两国”的奇特景观。多年来,两国边民通婚互市,走亲串友,亲密无间。为增进中缅友谊,展示两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经中缅两国协商,决定从新世纪的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缅胞波狂欢节”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吉祥、共欢”,节日地点就定在两国边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瑞丽江的一个文化广场上。

(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

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等。缅甸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覆盖率为52%左右,原始森林300万公顷,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被称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缅甸盛产的玉石和宝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一个尚未真正开发的国家。)

聚焦瑞丽第三届中缅胞波狂欢节

擂响大山的脊梁,歌唱美丽的瑞丽江。2002年5月4日至6日,以“友谊、和平、吉祥、共欢”为主题饿瑞丽第三届中缅胞波狂欢节在瑞丽江畔隆重举行。

这是中缅胞波的又一次跨国大狂欢,也是中缅友谊的又一个里程碑,精彩纷呈的活动引无数国内外客人竞折腰,共同狂欢在边境大地。


(未完,全文共12787字,当前显示13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