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大学四年级》有感:求同存异[5篇]

第一篇:读《大学四年级》有感:求同存异求同存异

——读《大学四年级》有感

王小波的小说集《大学四年级》真是一本让人脑洞大开的书。故事幽默诙谐却述说着生活本身的荒诞,透过故事描写社会对欲望和人性的扭曲和压制。虽然王小波长得比较抱歉,可他的小说在九十年代确实是鹤立鸡群的。

看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疯疯癫癫的老者在讲述过去的故事,说他疯癫是因为你知道他说的话大多不真实,可你会持续听下去,因为他时不时地就冒出一句至理真言让你相信这事儿确实发生了。比如看到在“黑铁时代”里聪明人被栓成串,逐一的放到黑铁公寓的格子间里,我刚想质疑此情节,作者突然写到“你知道的吧,这世界上最不幸的事就是:吃了千辛万苦,做成一件傻事情。”想想自己确实也做过不少这类傻事,只好信以为真继续读下去。

作者的“黄金时代”埋没在云南的穷乡僻壤中,除了生活的困顿外还饱受精神迫害,于是才会幻想知青王二和陈清扬逃到当地阿昌族做铁匠再生一窝小崽子。可以想象在无数个阴冷潮湿的深夜,作者看着天上的月亮、想着看不见的未来,确实想一走了之。“假如当初搬了过去,可能现在连汉话都不会说了。”

作者的“白银时代”是在严格管控的环境中写作,除了不能自由创作外,写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的被改或被毙,可他还是要挣这“四个字一毛钱的稿费”。我想这是每一个给上级写过东西的人的必经之痛,写任何的公文都是“反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的过程,写出来的东西和最终定稿的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本来写的是《长恨歌》结果却被改成了《出师表》,最终改得连再看一次的勇气都没有。没有此种经历的人定是无法理解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写同性婚恋的东西很少,因为那个时代整体保守,对同性恋也是持管制态度,这在《东宫西宫》中可窥一斑。现在社会对同性恋越发宽容,前一阵台湾已立法同性婚姻合法。我以前也看不过与大众不同的行为,认为不婚、丁克等有悖人伦,可这些年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爱惜芳心莫轻吐,且叫桃李闹春风”其实同性也好、异性也好,只要不强迫对方,是自愿和幸福的结合,这有与他人何关呢。

平安小果果写于2017年9月25日

第二篇:读《大学四年级》有感读《大学四年级》有感

不光

王小波,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像小波这种死了才出名的人古今中外不在少数,著名画家梵高,科学家布鲁诺,埃菲尔铁塔设计者埃菲尔无一不在此列。

固然他们皆渴望能在有生之年扬名四海,这是毫无疑问的。最好能在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诚如张爱玲所言:“成名要趁早。”然而,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他们既没有像韩寒那样年少成名,也没有像翁贝托·埃科那样大器晚成。

《大学四年级》反映了文革时期对知识分子无情的压迫与残害。王小波在小说中采用了惯用的象征手法,意识流的刻画了看似荒诞实则深藏韵味的那个特定时期。

此小说中,作者用“黑铁时代”隐喻文革时期,而束缚知识分子的唯一固定场所便是黑铁公寓。在此,我倒不想大谈特谈那个时代或者那个时代发生的一切,我只想单纯的就文章中的一些句子谈谈。

“假如有样东西人人说好,那它一定不好,这是一定之理”。这句话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当然是对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的诠释,那个时代人们都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然而,人多力量大,三人成虎。当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正常时,唯一正常的你就会被当做异类。唯一能让自己感到的宽慰的一句话只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未完,全文共10370字,当前显示13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