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李嘉诚传》有感

——观《李嘉诚传》有感

文/朱炯明

《李嘉诚传》已是我第二次看了,每次看完我都深受启发。李嘉诚先生是华人世界中最优秀的企业家,他的一生不平凡,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又可以让我们一瞥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下面,我将为大家娓娓道来。

抢学问来弥补痛失教育的童年

民国十七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一个穷困家庭,父亲是教书先生。李嘉诚早年并没接受过很多教育,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允许。但是,年轻的李嘉诚知道学问的重要性,真的是去抢学问。他去买二手书,自修,买的都是高中课本,対于童年李嘉诚来说晦涩难懂,但是他坚持,刻苦,努力。

李嘉诚回忆中说道。"我年轻时表面谦虚,其实内心骄傲,因为我每天都在提高学问,每天都在上进,而我身边的同龄人学问上却没有什么变化。"

时至今日,有一件事李嘉诚回忆起来都聊以自慰。在他童年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拿着一本英文课本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其实学英文也不是很难,不信我背给你听。"父亲一言不发,低着头。父亲知道儿子喜欢读书,自己却无能为力。

战火纷飞,踏足社会

1938年,日本人轰炸潮州,年仅十岁的李嘉诚和父亲迁移到香港,从此在大英帝国殖民下的香港踏足社会,为生活四处奔波。然而,好景不长,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也沦为日本的侵略地。在为生活奔波的过程中,年轻的李嘉诚看透了世间百态,悟出了人生道理,比同龄人表现的更加成熟。

年轻创业,有自己的营商之道

22岁的时候,李嘉诚开始创业。1957年,李嘉诚创办了一家塑胶花厂,取名长江,因为他说"长江不择细流",意思就是长江塑胶花厂会越做越大。

李嘉诚先生说。"做生意,讲求关系,讲求信任。一件看起来吃亏的事,往往有利。"

有这么一件事。有一年,向长江塑胶花厂下订单的贸易商突然取消订单,李嘉诚没有要求对方赔偿。不知何时,有一个外国商人找到李嘉诚,向他下塑胶花订单。外国商人说他是一个港商介绍过来的,说长江塑胶花厂是全港最大的塑胶花厂。李嘉诚说当时他的厂也不是一件大厂,只是那个港商帮李嘉诚忙而已。这也许就是信任罢了。

有一次,李嘉诚被评为香港年度经济风云人物,记者采访他时,他如是说:"我不否认时势造英雄,到创业初期靠不了运气。"

富有远见和目标

从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香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香港从一穷二白到彻底摆脱贫穷,除了维多利亚港,还有勤奋上进的香港人,香港也从战时三十万人暴增到四百万人。

李嘉诚敏锐地嗅觉到,香港地少人多,地产业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于是,他把投资从工业转向地产业。历史证明,地产业为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以后的投资积累了资本。除了地产业,李嘉诚也大量投资了服务业,包括港口、酒店、通讯、零售等。多元化的投资,并且是成功的投资使他的财富与日俱增。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也不用看得太坏

李嘉诚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他说。"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也不用看的太坏。"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李嘉诚往往加大投资,除了看社会是否和谐、社会政策和社会结构是否有变,时间掌握也很重要,宜速战速决。危机,既是危,也是机,因而在危机中扩大投资是一个不错的抉择。

知人善用,重员工关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员工也越来越多,李嘉诚有自己的管理观念。他知人善用,注重搞好员工关系,让员工在企业工作有归属感。

90年代,李嘉诚看到了香港的产业趋于饱和,于是开始向海外投资,否则公司发展会受阻碍。在收购外国企业的时候,李嘉诚一般都会留下企业本来的员工,让他们继续为公司工作。在开高层会议上,他一般都会征询各位高管的意见,然后私下跟他们谈看法,在知道诸位的看法好,李嘉诚综合自己的意见,最终使每位高管都心悦诚服。

金钱之道


(未完,全文共10207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