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檀香刑》有感

文/刘敏锐

从看《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到《红高粱》、《生死疲劳》,再到近读的《檀香刑》,我时常想,为何莫言笔下有这么多有味的故事,而山东高密东北乡生活为何如此丰富多彩,足以成为他一个取之不竭的文学宝库。我想可以以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题目来回答吧:《讲故事的人》。的确,莫言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更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总是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也好,听到的当地传说的英雄也罢,这些人物来自于个体又被他从个体中抽离升华,最终融合垒砌成了一个民族血性的脊梁,他也由此建构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檀香刑》亦不离此意。

莫言文学道路的起点来自于这样一个场景:

“生活留个他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紧缩。”

莫言说他总是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他的记忆与生活,便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当莫言脑海里不断翻腾火车呼啸而过与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之时,便有了这部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檀香刑》。火车和猫腔——这两种与莫言的青少年时期交织在一起的声音,由最初种在作者心田的两颗种子,终于发育成了参天大树。

《檀香刑》的故事主体来源于高密东北乡的孙丙抗德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合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地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制造出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一当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俗艺。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戏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进行内容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分明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可以说,这是一部凄美的英雄史诗。而且,正文中还频繁出现押韵之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作者所说的,“这部小说更适合在广场上由一个声音嘶哑的人来高声朗诵”,那么下面观众必然有听说书之大悲大喜、畅快淋漓之感。


(未完,全文共15371字,当前显示9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