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厢记》读后有感

原创:诗哈柯米

三月中浣,大观园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的一块石上,宝玉和黛玉一起读了《西厢记》(《会真记》)。"宝黛共读西厢"这一画面也定格成了《红楼梦》中最经典、最美丽的场景,没有之一。

宝玉告诉林妹妹。"这真真是好书。"把书推荐给了黛玉,于是(原文)两人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在这之后,二人双双打开了情思。不管是私下的对话,还是公开的场合,两人的言语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西厢记》的影子。总之《西厢记》对宝、黛影响很大,在刘姥姥二进贾府的一次宴席上,黛玉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西厢记》中的句子,可见《西厢记》已深入黛玉之心。

受到《红楼梦》宝、黛二人的影响,我决定要读一下《西厢记》,看看到底是如何的"词藻警人,馀香满口".我买的这套《西厢记》包含四个版本,最详细并有解释的是大家最熟悉的元代王实甫的版本。后面三个附录,第一个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附录二是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附录三是金代董解元的《董解元西厢记》。

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估计是因为张生在文中做了《会真诗》三十韵)是个字数仅有3551字的传奇(短篇小说),字数不多,但是是文言文,且没有注解,我草草读了一下,很多字义不懂,但是结局看懂了。

(原文)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

有一说法,《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的故事,因为仕途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婚姻。

宋代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共3955个字。

鼓子词是宋代流行的一个说唱艺术,虽然故事没有变动,但是艺术形式对张生崔莺莺的故事的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代董解元的《董·西厢记》,"解元"非名字,是金、元社会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西厢记》在故事结局上做了改动(两人私奔,结局大团圆),人物性格也做了改变,字数增加至五万字,共八卷。

以上三个版本作为附录附在后面,我没有细看,暂不做说明,今天主要谈谈王实甫版本的《王·西厢记》。

题外话。之前群内讨论过,宝、黛读的到底是哪个版本的《西厢记》,当时我没有参与,因为不懂,今天我终于可以回答了。

答。先把《红楼梦》原文提到的一些线索罗列如下。

①原文:"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看".②二十三回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③描述二人看完的原文:"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

④后文中宝黛二人私下或公开的对话在《王·西厢记》中出现过的:

a)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

b)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c)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d)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e)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f)更做到孟光接了梁鸿案。

g)你元来"苗而不秀",呸。是个银样镴枪头。

h)小孩儿家口没遮拦。

——我能找到的是8处,还有几处不在两人的对话中,但在《红楼梦》文本中也有影子,如下:

a)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红楼梦》第十九回回目。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b)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第二十三回,黛玉直接听到戏班子在练习唱此曲。

c)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邢岫烟说妙玉。

综上第四条所述可见,宝、黛二人看的应该是《王·西厢记》版本,但是仍有矛盾,主要是因为第一条和第二条明显冲突,《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为唐元稹写的传奇小说,不是戏曲《西厢记》;第二个矛盾是第三条曹公已明写是"十六出",这和目前二十折的《王·西厢记》不符,不过这里不知道是我的算法不对,还是如何。


(未完,全文共10832字,当前显示14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