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洛阳中学蔡建泉
各位老师:
我1975年高中毕业,78年恢复高考进入镇江师专读书,81年起在横山桥中心校教了3年初中语文,84年后在遥观南塘桥初中又教了7年初中语文,91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洛阳中学,教了15年的高中语文,做了20年班主任,8年副校长。
回头看看,我由一名学步的青年,到被评上省特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上,一路走来,青春共梦想齐飞,智慧与汗水相伴;人生50,按孔子的说法是知天命的年龄;但是孔子又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常想,未来的10年,你将怎样度过。你能无愧于政府和人民赋予你的这份荣誉,你能不辜负倾情培育了自己的领导、学校吗。你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吗。为了脚下的路,也为了与同行分享成长的体验,我给大家汇报自己教书育人的三点体会:
一、读书固本
作为语文教师,曾千百次的追问自己。你最缺少什么。
底气,语文的底气。底气来自读书。
读能固本,读能活源,读能养气。总觉得,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读书的种子,然后才能做教师,做好教师。一个平时不爱读书的人,是不能真正让他的学生爱上读书的。
然而,现实却不能让我们的教师好好地读书。我工作的情境跟其它人没有什么两样,就静心读书而言,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甚至更加糟糕。学校摊子大,分管事务杂,从早到晚,早6点到校晚6点到家,转得像个陀螺。因此每当想及读书,实在愧疚于心,我真正沦为了时间的乞丐,精力的乞丐,但是,我却不允许自己沦为精神的乞丐。在理想和现实的挣扎中,这26年来,从未间断地读,认真琢磨着读,读了又派上用场的书有三本:《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青年文摘》。每月一期,一月三本,经久历年,至今已有900多本,它们在我的案前床头,通常占据着比较显眼的位置,妻说:不可一日无此君。一点不假。有时遇上外出,必不可少的伴侣非它们莫属。最近喜迁新居,别的物件扔了不少,唯独这三种杂志一本不拉,它们如同历久弥新的知己老友,赫然端居于我崭新的书柜之中,我对之敬爱有加。因为,是她们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交往,启迪了我的心智,砥砺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操守,激活了我的潜能。26度春秋,语文教育风起云涌,群星璀璨,气象万千,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可谓风光无限;26番寒暑,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争鸣讨论,时分时合,融和发展,我边听边思,且思且行,倒也乐在其中;26个三百六十五里路,经而立过不惑奔天命,因读书而保持着年青的心态年青的姿态年青的作风与干劲。
其间,用心去读并推荐给同仁一起去读的,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与青年教师谈得最多的,是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读这些书的最大好处是,这些文字,来自作者亲身的实践,字里行间带者着教育者独到的教育眼光,浸润着教育者本人深刻的教育理念,平常的故事蕴涵着不平常的教育智慧。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经常会送一些他们觉得好的书,我十分珍视,珍视的方式便是阅读,读后再互相交流,也是人生之一乐。今年春节,外孙女送我一座移动图书馆,里边收藏的18000册世界经典名著,可读可听,足够我享用一生了。
二、写文强智
教育需要素养,更需要智慧,而写,则是获得这种智慧的有效途径。
(未完,全文共14008字,当前显示13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