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从学科服务的概念和特点看,传统学科服务在学科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学科信息服务对象和内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泛信息时代下的服务需求。以嵌入式学科服务新形式为切入点,阐述泛信息时代学科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要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就要建设学科服务团队,主动融入学科用户信息环境,搭建一站式的学科服务平台,健全用户需求调研沟通机制。

关键词:泛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嵌入式

学科服务学科建设不仅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更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优质的学科信息服务。随着泛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科服务已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且正在整体上从传统的学科服务向新型的学科服务转变。紧跟实践的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专题研究也愈来愈多。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学科服务的基本问题、学科服务资源、学科服务平台、学科馆员制度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探讨。初景利[1]、王芳[2]等认为现阶段学科服务存在盲目跟风、服务不切实际、势单力薄、服务能力不足、定位模糊、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钟建法、韩丽风等[3]探讨了学科服务资源建设的策略;康健、李楠[4]以及孙杨[5]等分析了学科服务平台在学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阳海燕[6]、龙雪梅[7]等探讨了学科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梳理、分析上述已有研究成果,可发现当前研究主要围绕定义内涵和构成要素等展开,深入分析学科服务的服务新模式及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此,笔者追根溯源,从学科服务的定义出发,分析学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学科服务的最新模式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学科服务的定义和要素

1.1学科服务的定义。我国图书馆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清华大学1998年引入学科馆员制度至今,学科服务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新信息环境的变化要求。2003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晓林教授首次提出“学科化知识化服务”的概念[8]。2005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将设立的学科馆员组变更为学科服务组,凸显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服务性质。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陆续推出不同形式的学科服务,图书馆学科服务意识日渐增强[9]。200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李春旺提出了“学科化服务”的概念[10]。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学科服务”逐渐取代了“学科化服务”一词,并被大多数图书馆界学者所接受和认可。综合各方观点,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就是学科馆员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设法融入用户信息环境,主动发现用户需求,建立和不断完善学科服务平台,长期支持、整合一切可能与学科知识服务相关的资源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1.2学科服务的构成要素。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特色,更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学科服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学科馆员、学科服务用户、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资源、学科服务管理、学科服务评价等。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图书馆服务技能的图书馆员;学科服务用户是学科服务的客体,即学科服务的接受对象;学科服务平台是学科服务的工具,通过学科服务平台可将学科馆员、学科服务用户以及学科信息资源三者联系起来[11];学科信息资源是学科服务的物质保障,即图书馆馆藏图书及开放存取的各种信息资源;学科服务评价是对学科服务过程及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利用它可以考察学科服务工作的质量,以便不断改进服务。


(未完,全文共6038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