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旅游市场博物馆角色的变化

1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

1.1博物馆职能的演变。荷兰博物馆学家彼•得•冯门施把博物馆的职能归纳为保藏、研究和传播;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把本馆的职能确定为教育、探索、研究;日本博物馆学界把博物馆职能规定为收集保管、调查研究以及社会教育三个方面[1];《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博物馆看作收藏、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现今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可归纳为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从博物馆发展历程来看,博物馆的职能随人们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不断变化。

1.2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概念在博物馆界领域中出现的相对较晚,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中才正式将“非物质遗产”纳入博物馆概念的范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此后非遗逐渐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2]。可以说《非遗公约》的出台使一些学者将非遗与博物馆工作进行联系。21世纪初期,国际博物馆协会颁布的《上海宪章》确定了博物馆应更积极地投入非遗保护中去,至此,博物馆与非遗保护开始引发一系列关注与实践。随着理念、技术的进步及政策、市场的推动,博物馆不断调整对非遗的实践,非遗与博物馆的融合日臻成熟。

2博物馆非遗实践受旅游业影响后产生的变化

博物馆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早有理论依据,2007年国际博协就发布了《关于全世界可持续文化旅游的宣言》《博物馆与文化旅游原则宪章提案》等关于博物馆与旅游的纲领性文件,指出博物馆是构成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许多国家的旅游业发展都与该国博物馆业发展有密切关系,如英国与大英博物馆、美国与大都会博物馆。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文旅活动带动博物馆人气的上升,人们在追求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多关注自己在旅游中的所学所得,具有人文景观的博物馆逐渐成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首选。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受旅游业影响的实践活动自然也包括非遗方面的实践。非遗实践在受到旅游业影响后产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展览内容与展示手段、社教活动、服务、文创产品四个方面。


(未完,全文共3304字,当前显示8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