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青年职业教育社会学考察分析

一、引言

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的交困期,战乱不断、物资匮乏,乡土文化根基动摇,不论都市还是乡村的青年都面临不仅无恒产可守也无恒业可干的窘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青年迷茫、困惑甚至沉沦的话,孱弱的国家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溃亡。面对这种困境,以现代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有识之士纷纷针对青年组织开展各种职业化教育运动,以求国家强盛、民族屹立、社会和谐、青年成才。职业教育的对象群体显然是面向广大青年,使从前不具备工作条件、能力的青年满足工作的要求,让青年的个性和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不断挖掘其潜能,让青年从个人生存、社会服务和国家及世界的生产力增进三个层面进行准备和训练,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20世纪初期,分别出现了针对都市和农村青年发起的职业教育运动。其中家喻户晓的当属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人于1917年5月6日在当时的大都市上海发起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该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1]。另一个是以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瞿菊农等人于1923年9月在北京发起创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该会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结合晏阳初认为的中国社会“愚、穷、弱、私”的四大病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四大教育,其中以面向广大农民和社会底层苦力进行生产力开发为导向的生计教育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不论是针对都市青年的“职教社”,抑或是针对农村青年的“平教会”都发生在东部地区。然而,封闭落后的西南地区依然出现了一个不为大家熟知的社会建设实验—那就是以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为主体的现代集团生活运动,希望通过以企业为根基,将现代集团建设和现代集团生活建设融合,进而达到能够培养社会所需青年群体的目标。在卢作孚领导下开展的社会建设试验,其青年职业教育的思想理念、教育方式、形式特点等内容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审视、挖掘与借鉴。本文将立足于卢作孚有关社会建设中青年职业教育的历史事实,结合相关文献及历史资料,从历史社会学视角出发,对卢作孚领导的以青年职业教育运动为主题的社会建设试验进行考察研究,以期对民国时期青年职业教育运动留下的宝贵实践经验与精神财富深入总结和提炼,发掘对当代青年职业教育有建设性的启示。

二、民国青年职业教育运动的特点


(未完,全文共10601字,当前显示10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