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1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
1.1指标体系构建。根据研究的主体和小城镇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可持续性、系统性、科学性、关联性、可操作性、逻辑性等原则。基于上述原则和现有国家标准,在充分考虑指标的普适性、代表性、针对性基础上,本文选取小城镇建设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容量条件四个维度构建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见图1)。总目标层——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主要包含以下4个综合评价层:(1)小城镇建设条件。为突出小城镇特色,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通知》精神,小城镇建设条件主要从产业形态、美丽环境、传统文化、设施服务和体制机制5个要素评价层进行考察。5个要素层包含产业特色、带动作用、发展环境、城镇风貌、镇区环境、美丽乡村、文化传承、文化传播、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公共服务、理念模式、规划建设、社会管理和体制机制15项指标。(2)生态环境条件。依据《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等相关法律文件,着重从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考量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具体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治理程度、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质量管理7项指标。(3)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该项指标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以下简称《国标》中获得,包括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资源附加值三个方面对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具体包含生态旅游资源的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知名度和影响力、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和完整性8项指标。(4)旅游容量条件。依据田里《旅游经济学》(2016),主要从游客容量、环境容量两方面进行考量,旨在对小城镇的供给能力进行分析,具体包含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游客心理4方面容量指标。
(未完,全文共3994字,当前显示8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