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综述

【摘要】文章基于聚类分析和引力模型,将制度距离区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实证探讨了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对第三圈层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作用有所差异,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投资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为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制度距离;对外直接投资

一、引言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后,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又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这一伟大构想付诸实践。中国企业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但以制度距离为代表的国家异质性深刻影响着企业跨国经济活动。我国尚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成熟的多层次服务制度体系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对外投资[1]。因而,企业在对外投资决策中对于制度距离等国家异质性的考虑十分关键。“一带一路”涉及东亚、西亚、中亚、南亚、独联体、中东欧65个沿线国家,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遵守沿线国家的正式制度约束,而且要推动组织规范变革,适应性嵌入东道国“软性”非正式制度,否则会加重投资成本与风险。本文建立五维制度距离指数,将制度距离区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和建立引力模型,实证探讨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在模型框架中纳入特定样本下非正式距离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非正式制度差异巨大,这对中国跨国企业至关重要,对非正式距离的忽视将带来严重后果。本文采用hofstede指数全面衡量文化距离并纳入模型,考虑了创新能力和创造知识方面的差异即知识距离的影响。其次,从聚类圈层、区域特征、收入特征入手,深入挖掘国家异质性,考察不同特征条件下制度距离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异质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未完,全文共7201字,当前显示8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