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下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探析
摘要。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推行,乡村医生在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格局、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控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实现群众合理有序就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在这种形势下,文章对我国乡村医生基本医疗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级诊疗;村医;基本医疗服务;探析
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科学配置与使用医疗资源和有序就医的新机制来改变过去我国无序就医的旧体制。20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从而实现合理的就医格局。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着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截至2017年11月底,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地方在全国占比94.7%。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推行,为了尽快扭转目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控制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实现群众合理有序就医,乡村医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门,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20.71%[1]。作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守护人”,直接承担着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起着防病治病与维护农民健康的前哨作用[2]。几十年以来,这支坚守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一线的队伍,在农村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仍将是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重要力量[3]。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也将我国的赤脚医生模式视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短缺的成功典范[4]。2015年《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据统计,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42.65%,且农村的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比例为56.8%。这样广大和高龄化日趋显著的服务需求群体,增加了村医的工作量。加之,村医队伍存在学历偏低、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年龄老化、服务能力普遍偏低等问题[5-7]。致使分级诊疗制度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有序开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swot战略分析法,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下村医开展基本医疗工作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优势分析
1.1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尚存在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较于城市的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资源较为匮乏[8]。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城市的三级医院承担着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诊疗工作,但是,由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及康复期患者长期以来难以及时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导致许多真正需要得到三级医院治疗的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患者不能及时得到诊治,致使优质医疗资源浪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医疗资源闲置,综合利用效率和效能低下。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在村卫生室得到解决,缓解城市三级医院的就医压力,城市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为真正需要的患者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基层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便于各级医疗机构协调发展[9]。
(未完,全文共6932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