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乡村政治动员地方实践研究

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推行了统购统销政策。政策实施初期,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基层农民、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担心、忧虑、违抗、抵触相互混杂的特点。为此,党和政府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度的政治动员。期间,出现了一些偏激化、极端化情况,基层干部的行为存在着程度不一的越位、错位和失位现象。

关键词:统购统销;乡村政治动员;农民;乡村干部;行为越位

统购统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制度安排,它的推行,直接导致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规划社会变迁道路的实现[1]。统购统销要改变的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行为习惯,由此造成的震动、冲击会深刻影响农村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作为一种嵌入型制度安排,统购统销在地方实践中会呈现怎样的复杂面相,基层农民、干部基于自身的境遇有着何种思量、会有怎样的行为,乡村政治动员如何得以实现,产生了哪些不良的效应,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者从历史社会学的区域视角加以深入研究,才能呈现出统购统销初期乡村政治动员地方实践中的真实图景和复杂面相。当下,围绕这样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重大制度,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探讨。一是政策、制度层面的宏观研究,其着眼的是中央政策的出台、推行和效果[2-4];二是区域、个案的微观研究,其聚焦的是统购统销政策在区域、地方的铺开和实践[5-7]。上述研究成果,政治学、历史学视角考察较多,历史社会学视角揭示较少;政策、制度宏大叙事式研究较多,过程、细节历史性刻画较少;过程描述揭示较多,对乡村社会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主体性刻画较少。为此,笔者拟以湖南省为中心,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揭示统购统销初期基层农民、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分析中国共产党乡村政治动员的政策、策略、方式和途径,以及乡村政治动员中基层干部的行为越位状况。

一基层农民、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农村社会的主流话语。为完成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在发动农业合作化的同时,推动了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目的是要“在原料供给和市场销售两头”根本“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8],以推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新的社会经济网络的形成,“把分散的小农经济纳入国家计划建设的轨道之内”[9]。统购统销要改变的是农民长久以来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文化、行为方式,对乡村社会震动很大。统购统销初期,乡村农民很多都觉得它是一件“稀奇事”“新鲜事”[10],有的人担心、忧虑,有的人迷失、错乱,有的人违抗、抵触。区乡干部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位置特殊,行为尴尬,他们中有的人有模糊认识,有的人有抵抗思想和行为,有的人对统购统销没有信心,有的人怕得罪农民,等等。


(未完,全文共8789字,当前显示11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