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文章阐述了“过程方法”管理原则,并指出应用型院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面临着实践教学输入困境、实践教学过程困境、实践教学输出困境,进而提出针对输入困境,要发挥质量管理主体的作用,强化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实践教学场地,共享实践教学场地;针对过程困境,要提升实践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提升实践教材的质量,革新实践教学模式,健全评价机制;针对输出困境,要优化质量管理手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过程方法;应用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随着应用型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张,应用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升社会认可度,应用型院校加快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则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因此,应用型院校要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作为自身的生命线,积极研究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对策。
一、“过程方法”管理原则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任何将资源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视为一个过程。输入、输出为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输入的物质是转化的对象,可以是人力、设备等有形物质资源,也可以是技术、方法等无形资源。输出作为过程的结果,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只有通过“过程”,输入的资源才能被转化为输出的结果,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效率。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直接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反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积极探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对策刻不容缓。实践教学同样包含输入、过程和输出三个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过程”作为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单元,是提高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应用型院校根据“过程方法”管理原则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改进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全新思路。
二、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困境
1.实践教学输入困境。第一,教学管理主体作用不足。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主体包括所有的管理参与人员,即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教师以及学生。目前,学生只是被管理者,没有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主体作用也被院校忽视,以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第二,实践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相关人员学历较高但缺乏管理理论素养,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方面的培训。同时,大部分实践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不熟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规律,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第三,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应用型院校没有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制度,反馈调控机制也同样匮乏。第四,实践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应用型院校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但由于运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设施配置不合理、器材落后,难以贴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且基地规模与学生数量严重不符,基地之间缺乏资源共享,只能采用实践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有限,难以有效提升其实践技能。
(未完,全文共5055字,当前显示13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