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担负着稳定国家经济和宏观调控的重任。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在行政管理方面依然表现出不足,制约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现阐述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创新
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形成一般分为2个过程,一个是在建国之后,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基本的公有制企业,同时在能源和机械石油等领域也兴建了一批大型的工业企业。另一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为了促进南方等沿海城市和国家大战略的投资,以及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成立了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和化工领域。在国有企业成立和发展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把控是十分不足的,尤其是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在艰难的转型升级中,暴露出自身的许多问题。其中,在行政管理方面,国有企业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也比较棘手。
1.1行政管理体制落后。国有企业在建立之初,是按照党政机关的体制来搭建的行政机构的,其主要目的是便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同时也能够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实现良好的落实。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一旦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后,原本看似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就显得与市场环境格格不入,在政府逐渐放手让企业自主经营后,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一方面缺乏对市场以及行业内动态的掌握,失去对市场控制的机遇。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使企业在面对广大的市场环境下,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与同领域的民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落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以及更深度地参与市场活动的“包袱”,使得国有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艰难前进。
1.2行政管理效率不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弊端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管理的效率不高,影响企业对市场的把控和本身经营理念的转变。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管理的机构模式,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机构复杂,行政管理人员众多,而且工作分工不够明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正是这种弊端的存在,才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不高,行政手段也不够强硬,员工对于企业贯彻的相关政策积极性不高。另外,国有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有些国有企业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分公司或者办事机构,这种庞大的组织机构对行政管理效率有很大的要求,需要一个完善和科学的行政管理机构,才能使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和转型上变得迅速而有效,使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而实现自身的改革和突破。
(未完,全文共3427字,当前显示11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